查古籍
野罌粟是一種具有鎮(zhèn)痛和止咳作用的中藥,為揭示其作用機理,承德醫(yī)學院中藥研究所和河北省醫(yī)學科學院對從野罌粟總堿中分離出的一種生物堿——野罌粟堿(Nu)進行了鎮(zhèn)痛研究,發(fā)現其可通過抑制參與疼痛反應的炎癥介質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野罌粟全草有止咳、鎮(zhèn)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痛經等癥。從野罌粟中提取的主要有效部位野罌粟總生物堿含有野罌粟堿、野罌粟醇、刺罌粟堿、黑龍辛、海罌粟胺、麗春花寧、麗春花定等11種生物堿。此前研究證明野罌粟總生物堿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且無依賴性。Nu是野罌粟總生物堿中鎮(zhèn)痛作用較強的一種生物堿,此次研究主要在于探討其作用機制。
在Nu對福爾馬林致痛反應的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將50只小鼠隨機分為Nu(2.5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每組10只。各組給藥后30分鐘,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l%福爾馬林20微升制備疼痛模型,分別記錄注射后第I時相(0~10分鐘)及第Ⅱ時相(20~30分鐘)的疼痛反應,并對痛反應進行評分。結果表明,Nu顯著降低第Ⅱ時相痛反應評分,10毫克/千克Nu還可降低第I時相的評分;嗎啡對兩個時相的評分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
在Nu的鎮(zhèn)痛作用與內啡肽系統(tǒng)的關系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小鼠50只分為Nu(1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納絡酮(4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納絡酮(4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每組10只。注射納絡酮20分鐘后,給藥組注射Nu或嗎啡,給藥后30分鐘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1%福爾馬林20微升,記錄疼痛反應。結果顯示,嗎啡+納絡酮組疼痛反應評分顯著高于嗎啡組(p<0.01),而Nu+納絡酮組與Nu組疼痛反應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納絡酮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無明顯影響。
在Nu鎮(zhèn)痛作用與NO系統(tǒng)的關系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小鼠40只,隨機分為Nu(1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L-精氨酸(40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L-NAME(37.5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各給藥組皮下注射Nu,10分鐘后靜滴L-精氨酸,15分鐘后靜滴L-NAME,30分鐘后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1%福爾馬林20微升。結果顯示,L-精氨酸可減弱Nu對福爾馬林致痛第Ⅱ時相疼痛反應的抑制作用,L-NAME可增強Nu的鎮(zhèn)痛作用,提示NO系統(tǒng)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有明顯影響。
研究人員介紹,本實驗采用小鼠福爾馬林實驗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及其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Nu對福爾馬林致痛反應的第Ⅱ時相疼痛反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高劑量對第I時相疼痛反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鎮(zhèn)痛作用不被納絡酮所拮抗。NO合成前體物質L-精氨酸可部分地抑制Nu的鎮(zhèn)痛作用,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劑L-NAME可增強Nu的鎮(zhèn)痛作用。由此可以認為,Nu的鎮(zhèn)痛作用不是由內源性內啡肽系統(tǒng)介導的,而可能是通過抑制NO等參與疼痛反應的炎癥介質而起到鎮(zhèn)痛作用的,其確切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野罌粟是一種具有鎮(zhèn)痛和止咳作用的中藥,為揭示其作用機理,承德醫(yī)學院中藥研究所和河北省醫(yī)學科學院對從野罌粟總堿中分離出的一種生物堿——野罌粟堿(Nu)進行了鎮(zhèn)痛研究,發(fā)現其可通過抑制參與疼痛反應的炎癥介質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
野罌粟全草有止咳、鎮(zhèn)痛之功效,用于治療神經性頭痛、偏頭痛、痛經等癥。從野罌粟中提取的主要有效部位野罌粟總生物堿含有野罌粟堿、野罌粟醇、刺罌粟堿、黑龍辛、海罌粟胺、麗春花寧、麗春花定等11種生物堿。此前研究證明野罌粟總生物堿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且無依賴性。Nu是野罌粟總生物堿中鎮(zhèn)痛作用較強的一種生物堿,此次研究主要在于探討其作用機制。
在Nu對福爾馬林致痛反應的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將50只小鼠隨機分為Nu(2.5毫克/千克、5毫克/千克、10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每組10只。各組給藥后30分鐘,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l%福爾馬林20微升制備疼痛模型,分別記錄注射后第I時相(0~10分鐘)及第Ⅱ時相(20~30分鐘)的疼痛反應,并對痛反應進行評分。結果表明,Nu顯著降低第Ⅱ時相痛反應評分,10毫克/千克Nu還可降低第I時相的評分;嗎啡對兩個時相的評分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
在Nu的鎮(zhèn)痛作用與內啡肽系統(tǒng)的關系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小鼠50只分為Nu(1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納絡酮(4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組、嗎啡(5毫克/千克)+納絡酮(4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每組10只。注射納絡酮20分鐘后,給藥組注射Nu或嗎啡,給藥后30分鐘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1%福爾馬林20微升,記錄疼痛反應。結果顯示,嗎啡+納絡酮組疼痛反應評分顯著高于嗎啡組(p<0.01),而Nu+納絡酮組與Nu組疼痛反應評分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納絡酮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無明顯影響。
在Nu鎮(zhèn)痛作用與NO系統(tǒng)的關系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小鼠40只,隨機分為Nu(1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L-精氨酸(400毫克/千克)組、Nu(10毫克/千克)+L-NAME(37.5毫克/千克)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各給藥組皮下注射Nu,10分鐘后靜滴L-精氨酸,15分鐘后靜滴L-NAME,30分鐘后于小鼠右后足掌注射1%福爾馬林20微升。結果顯示,L-精氨酸可減弱Nu對福爾馬林致痛第Ⅱ時相疼痛反應的抑制作用,L-NAME可增強Nu的鎮(zhèn)痛作用,提示NO系統(tǒng)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有明顯影響。
研究人員介紹,本實驗采用小鼠福爾馬林實驗對Nu的鎮(zhèn)痛作用及其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Nu對福爾馬林致痛反應的第Ⅱ時相疼痛反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高劑量對第I時相疼痛反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鎮(zhèn)痛作用不被納絡酮所拮抗。NO合成前體物質L-精氨酸可部分地抑制Nu的鎮(zhèn)痛作用,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劑L-NAME可增強Nu的鎮(zhèn)痛作用。由此可以認為,Nu的鎮(zhèn)痛作用不是由內源性內啡肽系統(tǒng)介導的,而可能是通過抑制NO等參與疼痛反應的炎癥介質而起到鎮(zhèn)痛作用的,其確切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