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PFHW
  • 五筆98:PFHW
  • 五行:
  • Unicode:U+5BD8
  • 四角號(hào)碼:30801
  • 倉頡輸入法:JJBC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寘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ì
  • 寘字筆順
    捺捺折橫豎豎折橫橫橫橫撇捺
  • 寘字的組詞
    寶寘 倒寘 建寘 無寘 召寘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同“置”。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zhì? 〈動(dòng)〉 (1) 安排,放置 [place] 寘,置也?!墩f文新附》 寘于叢棘。——《易·坎卦》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詩·魏風(fēng)·伐檀》 遂寘姜氏于城潁。——《左傳·隱公元年》 寘彼周行?!对姟ぶ苣稀ぞ矶? 凡害人者,寘之圜土?!吨芏Y·秋官·大司寇》 (2) 又如:寘懷(放在心上);寘身(安身;存身)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支義切,去寘,章。]“示2”的被通假字?!疤?”的被通假字。(1)放置;安置。(2)處置;處理。(3)遺留;施及。(4)棄置;放棄。(5)止息。[②][tián](1)同“窴”。填塞;充塞。(2)用于地名。

    音韻參考

    [廣 韻]:支義切,去5寘,zhì,止開三去支A章[平水韻]:去聲四寘[國 語]:zhì[粵 語]:z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上】【宀字部】 寘;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289第27【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支義切,音觶?!菊f文】置也?!菊崱考{之也,猶言安著也。【詩·小雅】寘子于懷?!驹]】親之也?!爵斦Z】藏罟不如寘里克於側(cè)之不忘也。又【左傳·隱十一年】凡而器用,財(cái)賄,無寘於許?!∮帧緩V韻】止也,廢也。【詩·周南】寘彼周行。【註】寘,舍也?!局芏Y·秋官·大司??】寘之圜土。又【左傳·隱元年】遂寘姜氏於城潁?!∮滞ㄗ魇??!径Y·中庸】其如示諸掌乎?!驹]】示讀如寘。置也?!∷鬃鲗?,非??甲C:〔【左傳·隱元年】遂寘姜氏於城穎?!场≈?jǐn)照原文穎改潁。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