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xi
  • 注音:ㄒㄧˋ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WWKB
  • 五筆98:WWKB
  • 五行:
  • Unicode:U+90E4
  • 四角號碼:87627
  • 倉頡輸入法:CRNL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275
提交資料
  • 郤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郤字筆順
    撇捺撇捺豎折橫折豎
  • 郤字的組詞
    八郤 白駒過郤 過郤 鴻?quán)S陂 批郤導(dǎo)窾 批郤導(dǎo)窽 七郤八手 前郤 三郤 嫌郤 閑郤 修郤
  • 與郤相關(guān)的成語
    批郤導(dǎo)窾 七郤八手 郤詵高第 郤詵丹桂
  • 基本解釋

    xì ? ㄒㄧˋ ◎ 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帶。 ◎ 姓。 ◎ 同“隙”。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xì? 〈名〉 (1) (形聲。從邑,谷( què)聲。本義:晉國大夫 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 (2) 同本義 [Xi,a fief] 郤,晉大夫 叔虎邑也?!墩f文》 郤鄉(xiāng)在 河內(nèi)?!堵曨悺? (3) 又如:郤詵丹桂(亦作“郤桂”、“郤詵枝”。晉郤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后喻科舉及第) (4) 假借為“隙”。空隙;裂縫 [crack] 若白駒之過郤。——《莊子》 相見于郤地曰會。——《禮記·曲禮》 (5) 又如:郤穴(孔穴);郤地(兩國交界之地。即國境線) (6) 隔閡 [rift]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jì)》 與紅陽侯有郤?!稘h書·孫寶傳》。 師古曰:“郤,與隙同?!? (7) 小恙,不舒適 [ill] 玉體有所郤?!稇?zhàn)國策·趙策》

  • 漢語字典

    [①][xì][《廣韻》綺戟切,入陌,溪。]亦作“郄1”。(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2)通“隙”。孔隙,縫隙。(3)通“隙”。嫌隙。(4)通“隙”。開始,初始。(5)姓。春秋楚有郤宛。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斗Y梁傳》作“郄宛”。[②][què]同“卻1”。亦作“郄2”。(1)后退;退卻。(2)副詞。表示轉(zhuǎn)折。[③][jí]亦作“郄3”。

    音韻參考

    [廣 韻]:綺戟切,入20陌,qi,梗開三入庚溪[平水韻]:入聲十藥·入聲十一陌[粵 語]:gwik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郤;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272第10【唐韻】綺戟切【韻會】【正韻】乞逆切,??音???!菊f文】晉大夫叔虎邑?!∮中?。【正韻】晉大夫郤獻(xiàn)子之後,與郄通?!∮盅鲆??!緝x禮·士昏禮】贊啓會郤于敦南?!臼琛苦S,仰也。謂仰于地也?!∮峙c??通?!径Y·曲禮】諸侯相見於郤地曰會?!驹]】郤地,謂閒??之地?!∮止侨庵灰??!厩f子·養(yǎng)生主】批大郤,導(dǎo)大窽?!∮衷??也?!臼酚洝ろ椨鸺o(jì)】令將軍與臣有郤?!虬础墩崱窂??,??音其虐切,非山谷之谷。從??從阝爲(wèi)隙,從谷從卩爲(wèi)卻,形雖似而實不同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