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qie
  • 注音:ㄒㄧˋ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QDCB
  • 五筆98:RDCB
  • 五行:
  • Unicode:U+90C4
  • 四角號碼:47727
  • 倉頡輸入法:KINL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3971
提交資料
  • 郄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郄字筆順
    撇捺橫撇折捺折豎
  • 郄字的組詞
    白駒過郄 過郄 鴻郄陂 空郄 批郄導(dǎo)窾 前郄 郄枝 郄穴 郄始 郄詵枝 郄詵樹 郄詵榮 郄詵桂 郄詵高第 郄詵第 郄詵丹桂 郄詵策 郄曲 郄縠 郄桂 郄公 郄地 郄蟬草 郄兵 三郄 天郄 嫌郄 閑郄 修郄 以郄視文 有郄
  • 與郄相關(guān)的成語
    批郄導(dǎo)窾 郄詵高第 郄詵丹桂
  • 基本解釋

    qiè ?ㄑㄧㄝˋ ◎ 姓。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xì? 〈名〉 (1) (同“郤”。也作“隙”) (2) 空隙;裂縫 [crack] 郄,同隙。——《正字通》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端貑枴? (3) 古地名 [Xi,a fief] 郤,地名。晉大夫 叔虎邑?;蜃髹??!都崱?/p>

  • 漢語字典

    [①][xì][《廣韻》綺戟切,入陌,溪。]亦作“郄1”。(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2)通“隙”。孔隙,縫隙。(3)通“隙”。嫌隙。(4)通“隙”。開始,初始。(5)姓。春秋楚有郤宛。見《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穀梁傳》作“郄宛”。[②][què]同“卻1”。亦作“郄2”。(1)后退;退卻。(2)副詞。表示轉(zhuǎn)折。[③][jí]亦作“郄3”。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十藥·入聲十一陌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下】【邑字部】 郄;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270第26【集韻】【正韻】??乞逆切,音??。與郤同。地名?!∮中?。【集韻】晉大夫郄獻子,食邑于郄,因氏。通作郤,與卩部?別?!∮峙c??同?!臼酚洝堘屩畟鳌侩m錮南山,猶有郄?!厩皾h書】作???!厩f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過郤。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