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6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DDY
  • 五筆98:DDY
  • 五行:
  • Unicode:U+5936
  • 四角號碼:44880
  • 倉頡輸入法:XKK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夶字拼音(帶聲調)
  • 夶字筆順
    橫撇捺橫撇捺
  • 基本解釋

    bǐ ? ㄅㄧˇ ◎ 古同“比”。

  • 漢語字典

    [①][bǐ][《廣韻》卑履切,上旨,幫。][《廣韻》毗至切,去至,並。][《廣韻》必至切,去至,幫。][《廣韻》毗必切,入質,並。][《廣韻》房脂切,平脂,並。]“夶1”的今字。(1)親近;和睦。(2)勾結。(3)順從;附從。(4)輔助。(5)配合;適合。(6)緊密;細密。(7)篦子。(8)周遍。(9)并列;排列。(10)齊同,等同。(11)近;靠近。(12)相連接。(13)編次,排比。(14)副詞。皆,都。(15)副詞。近日,近來。(16)副詞。連續(xù);頻頻。(17)副詞。每。(18)副詞。先前,以前。(19)介詞。待到;等到。(20)介詞。為;替。(21)介詞。與,同。(22)介詞。比起……來。用來比較性狀和程度的差別。(23)通“庇”。寄托。(24)古代哈薩克族、布魯特族(即柯爾克孜族)稱其君長為比。(25)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26)矢括,箭的入弦處。[②][bǐ][《廣韻》卑履切,上旨,幫。]亦作“夶2”。(1)比較;考校。(2)比方;比擬;比喻。(3)類;輩。(4)類似;相類。(5)仿效。(6)用手勢比畫。(7)比照;按照。(8)特指依法議罪、擬刑。(9)例;成例。(10)對著;向著。(11)副詞。本來。(12)舊時官府緝拿人犯或征收租賦、額派人役等,定期催逼,謂之比。(13)《詩》六義之一。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傳統表現手法。(14)周代地方的基層組織。(15)指同類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亦指兩個同類量,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16)表示比賽進行中或結束時雙方得分的對比。(17)姓。漢代有比銅鉗。見《後漢書·西羌傳》。[③][pí]亦作“夶3”。見“皋比”。[④][pǐ][《集韻》普弭切,上紙,滂。]亦作“夶4”。通“庀1”。治理。

    音韻參考

    [國 語]:bǐ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下】【大字部】 夶; 康熙筆畫:6; 頁碼:頁249第14【集韻】比古作夶。註詳匕部二畫。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