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生僻字
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án
  • 拼音:lan
  • 注音:ㄌㄢˊ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PUUI
  • 五筆98:PUUL
  • 五行:
  • Unicode:U+8955
  • 四角號碼:37220
  • 倉頡輸入法:LLSW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8145
提交資料
  • 襕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án
  • 襕字筆順
    捺折豎撇捺捺豎折橫豎折捺撇橫豎撇捺
  • 襕字的組詞
    白襕 碧襕 邊襕 金襕 羅襕 袍襕 裙襕 三襕貼里 棠苧襕衫 膝襕 皂襕 紫羅襕
  • 基本解釋

    (襴) lán ?ㄌㄢˊ ◎ 古代一種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襴 lán? 〈名〉 (1) 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gown] 身穿著綠襕,手拿著一管筆。——孟漢卿《魔合羅》 (2) 又如: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橫襕為裳,故稱);襕袍(古代的一種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橫襕為裳,故稱。明、清時為秀才舉人之公服)

  • 漢語字典

    [①][lán][《集韻》郎干切,平寒,來。]“襕1”的繁體字。亦作“襽1”。(1)古代衣與裳相連的長衣下擺所加的作為下裳形制的橫幅,稱為襴。加襴之制,始于北周而定于唐。(2)指襴衫。(3)指襴袍。(4)通“欄”。界闌。

    音韻參考

    [平水韻]:上平十四寒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