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ān
  • 拼音:an
  • 注音: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6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WYNL
  • 五筆98:WYNL
  • 五行:
  • Unicode:U+76E6
  • 四角號(hào)碼:80102
  • 倉(cāng)頡輸入法:OINT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8048
提交資料
  • 盦字拼音(帶聲調(diào))
    ān
  • 盦字筆順
    撇捺捺折橫豎折撇折橫橫豎折豎豎橫
  • 盦字的組詞
    交虬盦
  • 基本解釋

    ān ? ㄢˉ ◎ 覆蓋。 ◎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 同“庵”(多用于人名)。

  • 漢語(yǔ)字典

    [①][ān][《廣韻》烏含切,平覃,影。][《廣韻》安盍切,入盍,影。]亦作“盫1”。(1)覆蓋。《說(shuō)文·皿部》:“盦,覆蓋也?!泵骼顣r(shí)珍《本草綱目·草四·續(xù)斷》:“閃肭骨節(jié),用接骨草葉搗爛盦之,立效?!币徽f(shuō),器皿的蓋子。見清段玉裁《說(shuō)文解字注·皿部》。(2)遮蓋或封閉有機(jī)物,使變質(zhì)發(fā)酵。(3)古代盛食物之器?!犊脊艌D》收有周伯盞饋盦,《宣和博古圖》收有周交虬盦。(4)同“菴”、“庵”。圓形草屋。(5)同“淹”。用鹽、香料等浸漬食物以利保藏。參見“盦生”。

    音韻參考

    [廣 韻]:烏含切,下平22覃,ān,咸開一平覃影[平水韻]:下平十三覃[粵 語(yǔ)]:am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皿字部】 盦; 康熙筆畫:16; 頁(yè)碼:頁(yè)796第15【唐韻】烏合切【集韻】乙盍切,??諳入聲?!菊f(shuō)文】覆??也?!静┕艌D】周有交虬盦,蓋鼎之??也。 又【集韻】鄔感切,諳上聲。又【廣韻】【集韻】??烏含切,音諳。義??同?!《ξ淖鞅Q。徐鉉曰:俗作罯,非。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