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ˋ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JXXF
  • 五筆98:JXXF
  • 五行:
  • Unicode:U+870C
  • 四角號碼:52114
  • 倉頡輸入法:LIPP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蜌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蜌字筆順
    豎折橫豎橫捺橫折撇折橫豎橫
  • 基本解釋

    bì ? ㄅㄧˋ ◎ 竹蟶,蟶子的一類,身體細(xì)而長。亦稱“馬刀”。

  • 漢語字典

    [①][bì][《集韻》部禮切,上薺,並。]蚌的一種。俗稱“馬刀”。常生活在淺海泥沙中。殼長而狹,質(zhì)薄,色黃,肉可食。殼可入藥。

    音韻參考

    [粵 語]:bai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中】【蟲字部】 蜌;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085第01【集韻】部禮切,音陛?!居衿堪鲩L者?!咀至帧啃「蛞病!緺栄拧め岕~】蜌蠯?!驹]】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爲(wèi)蠯?!颈静荨狂R刀,一名蜌,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今人多不識。大抵似今蝏??!∮趾M?,卽淡菜,一名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