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guó
  • 拼音:guo
  • 注音:ㄍㄨㄛˊ
  • 部首筆畫:9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UTHG
  • 五筆98:UTHG
  • 五行:
  • Unicode:U+9998
  • 四角號碼:83650
  • 倉頡輸入法:TUIR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8144
提交資料
  • 馘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uó
  • 馘字筆順
    捺撇橫撇豎折橫橫橫橫豎折橫橫折撇捺
  • 馘字的組詞
    鏖馘 俘馘 槁項黧馘 槁項黧馘 槁項黃馘 槁項黃馘 馘截 馘俘 黃馘 翦馘 禽馘 掃馘 屠馘 獻馘 訊馘 隕馘 斬馘 折馘 執(zhí)馘 斫馘
  • 與馘相關(guān)的成語
    槁項黧馘
  • 基本解釋

    guó ? ㄍㄨㄛˊ ◎ 古代戰(zhàn)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shù)獻功:“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guó? 〈動〉 (形聲。從耳,或聲。本義:古代戰(zhàn)爭割取敵人的左耳,用以計數(shù)報功)同本義 [cut off left ear] 馘,軍戰(zhàn)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為俘馘?!墩f文》 馘,獲也。——《爾雅》 攸馘安安?!对姟ご笱拧せ室印? 以馘馘告?!抖Y記·王制》 俘二百八十人,馘百人?!蹲髠鳌?b>詞性變化 ◎ guó? 〈名〉 割下的左耳 [cut off left ear]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对姟旐灐ゃ? 獻馘萬計?!度龂尽の涞奂o》

  • 漢語字典

    [①][guó][《廣韻》古獲切,入麥,見。]亦作“聝1”。(1)古代戰(zhàn)爭中割取所殺敵人或俘虜?shù)淖蠖杂嫈?shù)獻功。(2)指所割下的耳朵。(3)指俘虜。(4)斷,割。(5)誅戮;消滅。[②][xù][《集韻》況壁切,入錫,曉。]臉,臉面。

    音韻參考

    [上古音]:職部見母,ko?k[廣 韻]:古獲切,入21麥,guo,梗合二入耕見[平水韻]:入聲十一陌[粵 語]:gwik1[閩南語]:hek8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下】【首字部】 馘;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1428第13【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音蟈?!居衿拷囟??!菊f文】軍戰(zhàn)斷耳也。【詩·大雅】攸馘安安?!驹]】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制】以訊馘告。【註】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緺栄拧め屧b】馘,獲也?!驹]】今以獲賊耳爲馘。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面也?!厩f子·列禦??】槁項黃馘?! 菊f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秩~況壁切,音翕?!驹姟旐灐砍C矯虎臣,在泮獻馘。葉上德服??甲C:〔【說文】軍戰(zhàn)斷首也。〕 謹照原文斷首改爲斷耳。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