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u
  • 注音:ㄐㄩ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MEGG
  • 五筆98:MEGG
  • 五行:
  • Unicode:U+5CA8
  • 四角號碼:27712
  • 倉頡輸入法:UB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713
提交資料
  • 岨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岨字筆順
    豎折豎豎折橫橫橫
  • 岨字的組詞
    遏岨 峻岨 夷岨
  • 基本解釋

    jū ? ㄐㄩˉ ◎ 古同“砠”:“陟彼岨矣。”

  • 漢語字典

    [①][qū][《廣韻》七余切,平魚,清。]同“砠1”。戴土的石山。[②][zǔ][《集韻》壯所切,上語,崇。]同“阻1”。(1)險要。(2)倚,據(jù)。[③][jǔ][《集韻》狀所切,上語,崇。]見“岨3峿”。

    音韻參考

    [廣 韻]:七余切,上平9魚,qū,遇開三平魚清[平水韻]:上平六魚[國 語]:jū,jǔ[粵 語]:zeoi1zeoi2zo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山字部】 岨; 康熙筆畫:8; 頁碼:頁309第18【廣韻】七余切【集韻】千餘切,??同砠?!菊f文】石戴土也?!驹姟ぶ苣稀口毂藢?。今作砠。【朱傳】石山戴土曰砠?!菊滞ā繉鞒^,義通。 又【五音集韻】壯所切,音阻。岨峿,山形。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