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jìn
  • 拼音:jin
  • 注音:ㄐㄧㄣ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PIVC
  • 五筆98:PIVC
  • 五行:
  • Unicode:U+5BD6
  • 四角號(hào)碼:30147
  • 倉頡輸入法:JESE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寖字拼音(帶聲調(diào))
    jìn
  • 寖字筆順
    捺捺折捺捺橫折橫橫捺折折捺
  • 寖字的組詞
    陂寖 灌寖 漸寖
  • 基本解釋

    jìn ?ㄐㄧㄣˋ ◎ 古同“浸”,浸漬。

  • 漢語字典

    [①][jìn][《五音集韻》子鴆切,去沁](1)滲透。參見“寖潤”。(2)逐漸。(3)通“寢”。止息;廢棄。參見“寖息”、“寖廢”。(4)通“寢”。丑陋。見“寖陋”。

    音韻參考

    [國 語]:jìn,qìn[粵 語]:zam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上】【宀字部】 寖;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289第23【集韻】咨林切。與浸??同,漑也。 又水名。寖水,出武安縣東。 又寖漬?!厩皾h·溝洫志】西南出寖數(shù)百里。又【漢武帝·策賢良制】寖明寖昌?!∮帧疚逡艏崱孔峪c切。義同?!虬础墩滞ā匪渴媽冎爻觥T斒嫕渥衷]。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