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ba
  • 注音:ㄅㄚ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ARDC
  • 五筆98:ARDY
  • 五行:
  • Unicode:U+83DD
  • 四角號碼:44547
  • 倉頡輸入法:TQIK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7210
提交資料
  • 菝字拼音(帶聲調)
  • 菝字筆順
    橫豎豎橫豎橫橫撇折捺捺
  • 菝字的組詞
    菝契 菝葜
  • 基本解釋

    bá ? ㄅㄚˊ ◎ 〔菝葜〕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質,莖高一米到兩米,有刺而外曲,花黃綠色,橘紅色漿果,像豆,地下根莖入藥。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bá?

  • 漢語字典

    [①][bá][《廣韻》蒲八切,入黠,並。][《廣韻》蒲撥切,入末,並。]見“菝葜”。

    音韻參考

    [廣 韻]:蒲撥切,入13末,bó,山合一入桓並[平水韻]:入聲八黠[粵 語]:bat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菝;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038第15【集韻】蒲八切,音拔?!居衿枯萌v,瑞草。 又【博雅】菝挈,狗脊也?!颈静荨枯幂?,猶???也。???,短也。莖蔓堅強短小,故名。【廣韻】根可作飮?!∮帧咎祈嵐乓簟科褍惹?,同萆。菝葜,《禮記·月令》作萆挈。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