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duì
  • 拼音:dui
  • 注音:ㄉㄨㄟ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DWYG
  • 五筆98:DWYG
  • 五行:
  • Unicode:U+7893
  • 四角號碼:10615
  • 倉頡輸入法:MRO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416
提交資料
  • 碓字拼音(帶聲調(diào))
    duì
  • 碓字筆順
    橫撇豎折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
  • 碓字的組詞
    槽碓 銼碓 大銼碓 大剉碓 大舂碓 搗碓 地碓 電碓 碓嘴 碓柵 碓屋 碓磑 碓硙 碓投 碓頭 碓挺嘴 碓桯 碓梢 碓顙 碓臼 碓機 碓房 碓坊 碓擣 碓搗 碓舂 機碓 腳碓 離碓 連機碓 石碓 水碓 踏碓 溪碓 行碓 云碓 舂碓
  • 基本解釋

    duì ? ㄉㄨㄟˋ ◎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duì? 〈名〉 用于去掉稻殼的腳踏驅(qū)動的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去掉稻谷的皮 [pestel for hulling rice] 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缎抡摗?b>詞性變化 ◎ duì? 〈動〉 舂, 搗 [pound with a pestle] 。如:碓米(舂米)

  • 漢語字典

    [①][duì][《廣韻》都隊切,去隊,端。](1)舂米的工具。最早是一臼一杵,用手執(zhí)杵舂米。后用柱架起一根木杠,杠端系石頭,用腳踏另一端,連續(xù)起落,脫去下面臼中谷粒的皮。爾后又有利用畜力、水力等代替人力的,使用范圍亦擴大,如舂搗紙漿等。(2)舂;搗。(3)捶擊用具。[②][duī][《字彙》都回切]小山。用于地名。

    音韻參考

    [廣 韻]:都隊切,去18隊,duì,蟹合一去灰端[平水韻]:去聲十一隊[粵 語]:deoi3[閩南語]:tu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下】【石字部】 碓;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832第15【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內(nèi)切,音對。舂具。【說文長箋】鳥食如舂碓然,故從隹。【馬融·長笛賦】碓投瀺穴。【註】碓之所投,瀺注隙穴也?!净缸T·新論】宓犧制杵臼之利,後世加巧,借身踐碓而利十倍。又【通俗文】水碓曰轓車?!驹]】今俗依水涯壅上流,設(shè)水車,轉(zhuǎn)輪與碓身交激,使自舂,卽其遺制。又杜預(yù)作連機碓。孔融曰:水碓之巧,勝於聖人之?dāng)嗄揪虻亍!∮帧炯崱慷蓟厍?,音堆。岸也。與堆??塠通?!厩皾h·地理志】離???!竞忧孔麟x碓。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