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mi
  • 注音:ㄇㄧˋ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6
  • 漢字結構:獨體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XIU
  • 五筆98:XIU
  • 五行:
  • Unicode:U+7CF8
  • 四角號碼:22903
  • 倉頡輸入法:VI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糸字拼音(帶聲調)
  • 糸字筆順
    折折捺豎撇捺
  • 基本解釋

    mì ? ㄇㄧˋ ◎ 細絲。 ◎ 幺。 ◎ 微小。 ◎ 量詞,絲的二分之一。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mì?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絲束的緒,一端象絲束的頭,中間是絲絞。本義: 細絲) 同本義 [fine silk] 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墩f文》

  • 漢語字典

    [①][mì][《廣韻》莫狄切,入錫,明。](1)細絲。(2)表示長度的小數。相當于五根蠶絲并排的長度。

    音韻參考

    [廣 韻]:莫狄切,入23錫,mì,梗開四入青明[粵 語]:mik6s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糸; 康熙筆畫:6; 頁碼:頁915第01〔古文〕??【廣韻】莫狄切,音覓。【說文】細絲也?!拘戾|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帧静┭拧课⒁?。【玉篇】幺也。 又【集韻】新茲切。絲或省作糸。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