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釋
bīng shì
  • 拼 音:bīng shì
  • 注 音:ㄅㄧㄥ ㄕㄧ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動)像冰一樣溶化,比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
    [構(gòu)成]
    偏正式:冰〔釋
    [例句]
    冰釋前嫌。(作謂語)誤會冰釋。(作謂語)

  • 英文翻譯

    1.[書] (of misgivings, misunderstandings, etc.) disappear; vanish; be dispelled

  • 詳細解釋

    ◎ 冰釋 bīngshì
    [disappearance of misunderstanding] 像冰一樣融化,比喻懷疑、嫌隙等完全消除
    疑團冰釋
    (1).原謂冰溶化消失。后用以喻指渙散或離散。《老子》:“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漢 桓寬 《鹽鐵論·刺權(quán)》:“是以耕者釋耒而不勤,百姓冰釋而懈怠。何者?己為之而彼取之?!薄稘h書·中山靖王劉勝傳》:“臣聞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則?所託者然也。臣雖薄也,得蒙肺附;位雖卑也,得為東藩,屬又稱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斯 伯奇 所以流離, 比干 所以橫分也?!?顏師古 注:“冰釋,言銷散也?!?br>(2).常以喻疑點、隔閡、誤會等完全消除。 唐 張說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銘》:“七歲屬文,邈有高致。十四通五經(jīng)大旨,百家之言,先儒未諭,一覽冰釋?!?明 李贄 《寄答留都》:“我但不敢害人,勿管彼之説我害人。則處己處彼,兩得其當,紛紛之言,自然冰釋。” 清 李漁 《憐香伴·強媒》:“老舅與他原是夙好,又受新知,雖有嫌疑,自然冰釋。” 郭沫若 《創(chuàng)造十年》九:“原稿我寄還了 壽昌 ,他的疑團也就冰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