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袍
cuì páo
  • 拼 音:cuì páo
  • 注 音:ㄘㄨㄟˋ ㄆㄠ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1).毛制的長(zhǎng)衣。 宋 江休復(fù) 《江鄰幾雜志》:“婦人不服寬袴與襜,製旋裙必前后開(kāi)胯,以便乘驢。其風(fēng)聞於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傚之,曾不知恥辱如此,又涼以褐紬為之,以代毳袍?!?元 湯式 《一枝花·題白梅深處》套曲:“指顧間自吟嘯,但則覺(jué)花氣氤氳襲毳袍?!?br>(2).毛制的僧袍?!度圃?shī)話(huà)》卷六引 五代 齊己 詩(shī):“豈知物外金僊子,甘露天香滴毳袍?!?br>(3).借指僧人。 五代 齊己 《喜得自牧上人書(shū)》詩(shī):“ 吳 都使者泛驚濤, 靈一 傳書(shū)慰毳袍?!眳⒁?jiàn)“ 毳衲 ”、“ 毳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