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坐
fǎn zuò
  • 拼 音:fǎn zuò
  • 注 音:ㄈㄢˇ ㄗㄨㄛ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動)舊時指把被誣告的罪名所應(yīng)得的刑罰加在誣告人身上。
    [構(gòu)成]
    偏正式:反〔坐

  • 英文翻譯

    1.{律} 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 詳細解釋

    ◎ 反坐 fǎnzuò
    [sentence the accuser to the punishment facing the person he falsely accused] 把被誣告人應(yīng)得的刑罰,反過來加在誣告人身上
    (1).指我國封建社會對誣告罪的刑罰。即把被誣告的罪名所應(yīng)得的刑罰加在誣告人身上?!逗鬂h書·黨錮傳·李膺》:“ 膺 表欲按其罪, 元羣 ( 羊元羣 )行賂宦豎, 膺 反坐輸作左校。” 唐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斗訟三》:“諸誣告人者,各反坐?!薄独蠚堄斡洝返谑嘶兀骸笆钦l教你誣告的。你不知道律例上有反坐的一條嗎?”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你竟這樣的侮辱我!說我不是人……如果我真的不是人,我情愿大辟--就是殺頭呀,你懂了沒有?要不然,你是應(yīng)該反坐的。”
    (2).反誣;誣賴?!端疂G傳》第四五回:“這婦人反坐 石秀 …… 楊雄 聽了,心中火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