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現(xiàn)。一般來說,流星的數(shù)目大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xiàn)一次高峰期,流星數(shù)目可超過每小時數(shù)千顆。這個現(xiàn)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有關(guān)。流星雨產(chǎn)生時,流星看來會像由天空上某個特定的點發(fā)射出來,這個點稱為“輻射點”,由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位于獅子座,因而得名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觀測歷史

    早在公元前1768年,中國就有關(guān)于它的記載,其它國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蹤影,但中國最早關(guān)于獅子座流星雨的記錄出現(xiàn)在新舊《五代史》中。時間是后唐明宗長興二年九月丙戌(公元931年10月16日),晚上約10時多,開始見小流星出現(xiàn),黎明前更大量增加,肉眼可見百余顆流星“流注交橫”的壯觀景象。當晚,還曾出現(xiàn)兩次大顆的火流星:其中之一,大如半升容器,光亮足以照亮夜空,“尾跡凝結(jié)在天,屈曲似云”;另一顆火流星的大小則如大桃。第二天晚上,仍然可以看到“眾星交流而隕”的現(xiàn)象。

    1799年在南美州,人類第一次科學地描述了獅子座流星雨的情況。1833年11月12日至13日,流星雨的規(guī)模達到驚人的程度。當時的景象令許多目擊者惶惶不安,認為那是圣經(jīng)上所說的大審判日來臨的前兆。一位美國波士頓的觀測者這樣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個驚人的場面降臨地球,整個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萬顆‘星星’在天上飛舞。就象下雪時漫天空雪花在飄揚?!笨茖W家們估計,在這場長達9小時的流星雨事件中,一個人至少可以看到24萬多顆流星。

    1864年 紐頓證明獅子座流星雨從902年起就有活動記載。共計有十個年份,其中6次記載取自中國官方史書。

    天文學家預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還會看到壯麗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歐洲的人們看到了每小時達到5千顆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們由于月光干擾,每小時看到1000顆,規(guī)模不如1833年那樣壯觀。

    1866年11月獅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現(xiàn),計算出其運動軌道。

    1867年11月奧普爾茨給出彗星1866Ⅰ軌道,因與獅子座流星群軌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為流星群的母體彗星。

    1900年11月15日和16日 在加拿大重又觀測到獅子座流星雨,每小時1千條。第二年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見到,每小時最多達2千條。

    當人們滿懷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時,卻以失望告終。1932年,人們重燃希望,結(jié)果又落空了。人們在一分鐘內(nèi)只看到一顆流星。接連遭受打擊的人們對獅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33年未發(fā)現(xiàn)流星雨,有人估計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重新找到了失蹤近一個世紀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

    1966年11月17日奇跡出現(xiàn)了。獅子座流星雨又拼發(fā)了,美國西部的亞利桑那州到處都能看到一物輝煌無比的流星雨,每個時的流星數(shù)超過10萬甚至達到14萬,持續(xù)時間為4小時。

    到19世紀末,由于行星攝動遠離地球,無法觀測。但是到1966年11月17日,獅子座流星雨又重新出現(xiàn),1998、1999、2001年的獅子座流星雨皆使全球天文愛好者為之雀躍。亦因為1998年之獅子座流星雨之預測失誤,修正了流星雨預測的精細方法。1998年的獅子座流星雨預測時間早于實際時間約24小時,導致大批觀測者空守夜空。

    2002年11月19日獅子座流星雨在凌晨2點左右“光顧”了墨西哥城上空。專家計算,流星墜落的頻率最高時達到每小時1千多顆。

    2009年11月18號再次爆發(fā)。據(jù)天文專家介紹,這次流星不僅規(guī)模大,而且是獅子座流星本輪最后一次大爆發(fā),屆時,中國是觀測其中兩個流星雨高峰的最佳位置之一。在18日5時44分和5時51分,將出現(xiàn)兩個流星暴雨級別的流量峰值,最大天頂流量將分別達每小時950顆和每小時600顆左右,甚至有可能上千。中國的甘肅、西藏、新疆、青海等地觀測條件最佳。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流星,而在北京地區(qū)流星雨最佳觀測時間是在18日凌晨2時至5時之間。

    獅子座流星雨-周期性

    獅子座流星群是由一顆叫坦普爾-塔特爾(1866年發(fā)現(xiàn))的彗星上分裂出來的碎塊造成的,這顆彗星以33年的周期圍繞太陽飛行,在此過程中一些碎塊被“遺留”在彗星軌道上,而地球的運行軌道每年與彗星軌道相交一次,碎塊受地球引力影響進入大氣層,就形成周期性的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