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
wèi cháng
  • 拼 音:wèi cháng
  • 注 音:ㄨㄟˋ ㄔㄤˊ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釋義]
    (1) (副)未曾;不是;沒有。
    (2) (副)加在否定詞前面;構(gòu)成雙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沒)”相同;但口氣更委婉。
    [構(gòu)成]
    偏正式:未〔嘗
    [例句]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建議。(作狀語)
    [同音]
    胃腸

  • 近義詞

    未始、未曾、不曾

  • 英文翻譯

    1.(未曾) have not; did not

  • 詳細(xì)解釋

    ◎ 未嘗 wèicháng
    (1) [have not]——加在否定詞前面,構(gòu)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did not]∶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jì)》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1).未曾,不曾?!墩撜Z·雍也》:“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蘇軾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陛下為政九年,除執(zhí)政臺諫外,未嘗與羣臣接。”《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孺人想著外甥女兒,雖然傍著兄嫂居住,未嘗許聘人家。”《老殘游記》第七回:“我自從掛牌委署斯缺,未嘗一夜安眠?!?br>(2).用于否定詞前,構(gòu)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沒有?!秶Z·周語下》:“ 晉國 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唐 元稹 《崔弘禮鄭州刺史》:“勑:朕讀《詩》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嘗不三復(fù)沉吟?!?明 劉基 《季民湖山義塾記》:“今予幸藉先人餘業(yè),以自免於凍餒,未嘗不惴惴於吾身?!?br>(3).用于否定詞前,構(gòu)成雙重否定,使語氣委婉。猶并非,未必。《漢書·賈山傳》:“又曰:‘濟(jì)濟(jì)多士, 文王 以寧?!煜挛磭L亡士也?!?明 李贄 《答周西巖》:“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郭沫若 《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shí)主義》:“ 魯迅 誠然是一位現(xiàn)實(shí)主義的偉大作家,但未嘗沒有濃厚的浪漫主義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