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
qī shí èr hòu
  • 拼 音:qī shí èr hòu
  • 注 音:ㄑㄧ ㄕㄧˊ ㄦˋ ㄏㄡ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yàn)橐还?jié)氣。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據(jù)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現(xiàn)象變化的征候,說明節(jié)氣變化,作為農(nóng)事活動的依據(jù)?!秲号⑿蹅鳌返谌呋兀骸捌呤蚩v説萬類不齊,那禮家記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斷為‘爵入大水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難也。”按,七十二候之說,最初見于《逸周書》、《呂氏春秋》十二紀(jì), 漢 儒列于《禮記·月令》,又見于《淮南子·時則訓(xùn)》,《魏書》始入《律歷志》。但各書所舉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問》所引《呂氏春秋》七十二候,亦與今本《呂氏春秋》及歷中所載不同。參閱 清 李調(diào)元 《月令氣候圖說》。

  • 英文翻譯

    1.72 pen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