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保英語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宮保英語 -簡介

    宮保英語,指的是“中式英語”中的一種,指中國的漢語被借代到英語中的現(xiàn)象,不同于“雞蛋英語”。宮保英語指的是這種“中式英語”就像宮保雞丁傳到到西方后,西方人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進行了一些改良,成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宮保雞丁。老外很容易明白其意思。不至于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宮保英語 - 背景

    英語,代表西方的強勢文化,英語屬于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著印度、西亞和歐洲的語言。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漢語也逐漸變成了外國人的香餑餑兒。 有些詞雖然看上去是英語,卻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造詞邏輯。宮保英語,就是“中式英語”中的一種,指中國的漢語被借代到英語中的現(xiàn)象,不同于“雞蛋英語”。宮保英語指的是這種“中式英語”就像宮保雞丁傳到到西方后,西方人根據(jù)自己的口味進行了一些改良,成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宮保雞丁。老外很容易明白其意思。不至于淚流滿面、痛不欲生。

    宮保英語 - 代表

    絲綢——silk

    中國是養(yǎng)蠶大國,絲綢的故鄉(xiāng)。瓷器和絲綢始終是古代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絕密技術和看家商品,直到鴉片戰(zhàn)爭前,英國進口到廣州的鋼琴,還干不過珠光寶氣的絲綢?!皊ilk”的發(fā)音,顯然是漢語的音譯,這個詞代表了中國高超的工藝技術和貿(mào)易強勢。即便現(xiàn)在,絲綢仍在現(xiàn)代生活中充當雍容華麗、典雅高貴的象征。

    茶——tea

    這個詞,又是英國人從拗口的閩南話里偷走的。茶,和絲綢、瓷器比肩,堪稱古代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拳頭產(chǎn)品?,F(xiàn)在,品茶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中國人對人生的思考,幾乎都能在裊裊茶煙里找到。

    據(jù)蕭乾的《茶在英國》介紹:“茶葉似乎是17世紀初由葡萄牙人最早引到歐洲的……英國的茶葉起初是東印度公司從廈門引進的,17世紀40年代,英人在印度殖民地開始試種茶葉,那時,可能就養(yǎng)成了在茶中加糖的習慣?!睋?jù)說,即使在“二戰(zhàn)”那樣物資困乏的時期,法國人定量配給咖啡,英國人則要的是茶,還有一點點糖。茶成了歐洲人的“主心骨”,他們只能跟著茶香如醉如癡地行走,這不是本土的歷史與遺傳;而是異域文化的征服和同化。

    18世紀的柴斯特頓勛爵干脆在《訓子家書》里寫道:“盡管茶來自東方,它畢竟是紳士氣味的;而可可則是個痞子、懦夫,一頭粗野的猛獸?!?/p>

    風水——Feng Shui

    風水,還是音譯。近年來,風水在美國紅極一時,從中國人唇齒之間發(fā)出的音節(jié),已經(jīng)成為當代人急需探究的學問。

    走狗——running dogs

    中國式英語貼切地表達了一種見利忘義、供人驅(qū)使的“下三爛”。無從考證,最先運用這個詞的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重要的是,英語世界接納了“走狗”,并以漢語的思維撫育這個“外來詞”。接納詞匯的同時,無形中也接受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紙老虎——paper tiger

    這是最令人難忘和揚眉吐氣的一個新詞。締造者是偉大的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他老人家是博學的詩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運籌帷幄的軍事天才。美國人硬不硬?蘇聯(lián)人牛不牛?原子彈厲害不厲害?……在他眼里,都是色厲內(nèi)荏的“紙老虎”。只要跟中國人作對,老子就得碰碰硬,看天下“誰主沉浮”。

    20世紀50年代的“美帝國主義”、六七十年代的“蘇修”,都變成了毛澤東嘲笑的“紙老虎”。這種蔑視強敵、自強不息的精神,當然是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談笑風聲締造了一個詞,足令中國的敵手躲在角落里發(fā)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