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李白詩全集
蘭亭集序
杜甫詩全集
薛濤詩全集
桃花源記
岑參詩選
白居易詩全集
前出師表
李賀詩全集
崔護(hù)詩選
大學(xué)章句
作者:
孔子
大學(xué)之書,古之大學(xué)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zhì)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閑,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fù)其性。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shè)也。
大學(xué)章句序
大學(xué)之書,古之大學(xué)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zhì)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閑,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fù)其性。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shè)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備,然后王宮、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xué)。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xué),而教之以灑掃、應(yīng)對、進(jìn)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xué),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xué)校之教、大小之節(jié)所以分也。
夫以學(xué)校之設(shè),其廣如此,教之之術(shù),其次第節(jié)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dāng)世之人無不學(xué)。其學(xué)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dāng)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此古昔盛時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賢圣之君不作,學(xué)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風(fēng)俗頹敗,時則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師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獨取先王之法,誦而傳之以詔后世。若曲禮、少儀、內(nèi)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xué)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則因小學(xué)之成功,以著大學(xué)之明法,外有以極其規(guī)模之大,而內(nèi)有以盡其節(jié)目之詳者也。三千之徒,蓋莫不聞其說,而曾氏之傳獨得其宗,于是作為傳義,以發(fā)其意。及孟子沒而其傳泯焉,則其書雖存,而知者鮮矣!
自是以來,俗儒記誦詞章之習(xí),其功倍于小學(xué)而無用;異端虛無寂滅之教,其高過于大學(xué)而無實。其他權(quán)謀術(shù)數(shù),一切以就功名之說,與夫百家眾技之流,所以惑世誣民、充塞仁義者,又紛然雜出乎其閑。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聞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澤,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 天運循環(huán),無往不復(fù)。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傳。實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為之次其簡編,發(fā)其歸趣,然后古者大學(xué)教人之法、圣經(jīng)賢傳之指,粲然復(fù)明于世。雖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與有聞焉。顧其為書猶頗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輯之,閑亦竊附己意,補(bǔ)其闕略,以俟后之君子。極知僭踰,無所逃罪,然于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學(xué)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zé)o小補(bǔ)云。
經(jīng)一章大學(xué)之道
子程子曰:“大學(xué),孔氏之遺書,而初學(xué)入德之門也?!庇诮窨梢姽湃藶閷W(xué)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xué)者必由是而學(xué)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jīng)文,別為序次如左。
傳十章
第一章
康誥曰:“克明德?!贝蠹自唬骸邦櫿溙熘髅?。”帝典曰:“克明峻德?!苯宰悦饕病?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第二章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痹娫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惟新?!笔枪剩訜o所不用其極。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第三章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痹娫疲骸熬囆U黃鳥,止于丘隅?!弊釉唬骸坝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xué)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于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右傳之三章。釋止于至善。
第四章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
第五章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閑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bǔ)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
第七章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修身齊家。
第九章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未有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jī)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逼錇楦缸有值茏惴?,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第十章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嫡a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本朔冈唬骸巴鋈藷o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蔽ㄈ嗜朔帕髦?,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yuǎn),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xiàn)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贝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wù)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右傳之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凡傳十章:前四章統(tǒng)論綱領(lǐng)指趣,后六章細(xì)論條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誠身之本,在初學(xué)尤為當(dāng)務(wù)之急,讀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相關(guān)資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大學(xué)章句序
大學(xué)之書,古之大學(xué)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zhì)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閑,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fù)其性。此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shè)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備,然后王宮、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xué)。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xué),而教之以灑掃、應(yīng)對、進(jìn)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xué),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學(xué)校之教、大小之節(jié)所以分也。
夫以學(xué)校之設(shè),其廣如此,教之之術(shù),其次第節(jié)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dāng)世之人無不學(xué)。其學(xué)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dāng)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此古昔盛時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賢圣之君不作,學(xué)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風(fēng)俗頹敗,時則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師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獨取先王之法,誦而傳之以詔后世。若曲禮、少儀、內(nèi)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xué)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則因小學(xué)之成功,以著大學(xué)之明法,外有以極其規(guī)模之大,而內(nèi)有以盡其節(jié)目之詳者也。三千之徒,蓋莫不聞其說,而曾氏之傳獨得其宗,于是作為傳義,以發(fā)其意。及孟子沒而其傳泯焉,則其書雖存,而知者鮮矣!
自是以來,俗儒記誦詞章之習(xí),其功倍于小學(xué)而無用;異端虛無寂滅之教,其高過于大學(xué)而無實。其他權(quán)謀術(shù)數(shù),一切以就功名之說,與夫百家眾技之流,所以惑世誣民、充塞仁義者,又紛然雜出乎其閑。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聞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澤,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 天運循環(huán),無往不復(fù)。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兩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傳。實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為之次其簡編,發(fā)其歸趣,然后古者大學(xué)教人之法、圣經(jīng)賢傳之指,粲然復(fù)明于世。雖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與有聞焉。顧其為書猶頗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輯之,閑亦竊附己意,補(bǔ)其闕略,以俟后之君子。極知僭踰,無所逃罪,然于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學(xué)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zé)o小補(bǔ)云。
經(jīng)一章大學(xué)之道
子程子曰:“大學(xué),孔氏之遺書,而初學(xué)入德之門也?!庇诮窨梢姽湃藶閷W(xué)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xué)者必由是而學(xué)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jīng)文,別為序次如左。
傳十章
第一章
康誥曰:“克明德?!贝蠹自唬骸邦櫿溙熘髅?。”帝典曰:“克明峻德?!苯宰悦饕病?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第二章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痹娫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惟新?!笔枪剩訜o所不用其極。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第三章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痹娫疲骸熬囆U黃鳥,止于丘隅?!弊釉唬骸坝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xué)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于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右傳之三章。釋止于至善。
第四章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
第五章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閑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bǔ)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
第七章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 第八章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修身齊家。
第九章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未有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jī)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逼錇楦缸有值茏惴?,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第十章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嫡a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本朔冈唬骸巴鋈藷o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蔽ㄈ嗜朔帕髦?,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yuǎn),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xiàn)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贝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wù)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右傳之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凡傳十章:前四章統(tǒng)論綱領(lǐng)指趣,后六章細(xì)論條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誠身之本,在初學(xué)尤為當(dāng)務(wù)之急,讀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