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杜甫詩全集

    作者: 杜甫
    )  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jié)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xiàn)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鞂毼遢d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quán)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jié)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tǒng)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chǎn)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此期流傳下來的詩大約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xiàn)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后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759年,關(guān)輔大饑,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辭官,經(jīng)秦州、同谷,于年底到達成都。此期流傳下來詩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詩中的杰作。

      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nèi),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斷續(xù)住了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云安,次年暮春遷往夔州。768年出峽,輾轉(zhuǎn)江陵、公安,于年底達岳陽。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無定所。飄泊于岳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于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有“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這11年,他寫詩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詩的七分之五強。多是絕句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杜詩現(xiàn)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jīng)歷;把社會現(xiàn)實與個人生活緊密結(jié)合,達到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稱作“詩史”。但杜甫并非客觀地敘事,以詩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廣泛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通過獨特的藝術(shù)手段表達自己的主觀感情。正如浦起龍所云:“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天寶后期以來,杜甫寫了大量時事政治詩。短篇如《洗兵馬》、《有感》、《麗人行》、《三絕句》、《病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又呈吳郎》,長篇如《夔州書懷》、《往在》、《草堂》、《遣懷》,雖內(nèi)容各異,但都是個人情感與事實相結(jié)合,抒情色彩較濃。戰(zhàn)爭題材在杜詩中數(shù)量很大。杜甫對不同性質(zhì)的戰(zhàn)爭態(tài)度不同。反對朝廷窮兵黷武,消耗國力的有《兵車行》、《又上后園山腳》等;支持平息叛亂,抵御外侮的有《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觀兵》、《歲暮》等?!肚俺鋈贰ⅰ逗蟪鋈穬山M詩,既歌頌了戰(zhàn)士的壯烈英勇,又譴責了君王拓邊無厭和主將驕橫奢侈;以一個戰(zhàn)士的自白概括了無數(shù)英勇士兵的不幸命運?!叭簟?、“三別”中,詩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憤恨野蠻拉??;但大敵當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淚勸慰被征者。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杜甫有不少歌詠自然的詩。歌詠的對象,往往是既聯(lián)系自己,也聯(lián)系時事,是情、景與時事的交融,而不僅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劍門》。

      杜甫還有些歌詠繪畫、音樂、建筑、舞蹈、用具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詩,同樣貫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時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感情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這是他經(jīng)過長期飄泊,得到暫時休息后心境的表現(xiàn)。在《屏跡》、《為農(nóng)》、《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詩中,詩人對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動態(tài)有細膩的觀察,無限的喜愛和深刻的體會。體現(xiàn)了杜甫詩歌和為人的另一側(cè)面。杜甫懷念親友的詩,大都纏綿悱惻,一往情深。如《月夜》懷念妻子,《月夜憶舍弟》懷念弟弟。眾多懷友詩中,以懷念李白的最為突出。從與李白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談到李白的詩有15首。表現(xiàn)了他對李白的推崇和情誼。杜甫還以詩論詩,在《戲為六絕句》、《偶題》、《解悶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達了“轉(zhuǎn)益多師”、“別裁為體”,揚棄古今而自鑄偉辭的藝術(shù)主張。在困守長安和飄泊西南時期,為求仕進和維持生計,杜甫也作過一些內(nèi)容無聊、格調(diào)不高的投贈權(quán)貴、奉和應酬的詩。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詩體制多樣,奄有眾長,兼工各體,并能推陳出新,別開生面。其五言古詩融感事、紀行、抒懷于一爐;博大精深、無施不可,開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羌村》、《贈衛(wèi)八處士》、“三吏”、“三別”。七言古詩長于陳述意見,感情豪放、沉郁,風格奇崛拗峭;如《醉時歌贈鄭廣文》、《洗兵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歲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詩功力極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懷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檻遣心》、《旅夜書懷》、《登岳陽樓》,七律如《蜀相》、《野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詩很少能超過它們。杜甫還有許多五言排律,幾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其《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長達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獻應酬之作。其絕句即景抒情,反映時事,并開絕句中議論之體,別開異徑,貢獻頗大。杜詩內(nèi)容廣闊深刻,感情真摯濃郁;藝術(shù)上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詩歌領(lǐng)域,給后世以廣泛的影響。杜甫也被后人尊為詩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詩“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

相關(guān)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