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部
精選古籍
東坡詞
蘆川詞
圣求詞
山谷詞
東浦詞
淮海詞
石林詞
逃禪詞
小山詞
海野詞
老子道德經校釋 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作者:
《老子道德經校釋》老子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卷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猶近于古。不知陸德明所撰釋文,正用輔嗣本,題云“道經卷上”,“德經卷下”,與河上本不異。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以為近古,亦未之考矣。予家藏石刻道德經凡五本,惟明皇御注本及此本,皆分道經、德經為二,蓋漢、魏以來篇目如此。而此本為初唐所刻,字句與他本多異。如“無”作“無”,“愈”作“俞”,“蕓”作“云”,“譽”作“豫”,“荒”作“忙”,“佐”作“作”,“◆”作“翕”之類,皆從古字。又如“故能蔽不新成”,石本作“能蔽復成”?!皫熤帲G棘生”下,石本無“大軍之后,必有兇年”二句。“上將軍居右”下,石本無“言以喪禮處之”句?!胺蛭ú〔?,是以不??;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石本但云:“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贝祟惤赃h勝他本,聊舉一二,以見古石刻之可貴也。武億曰:分老子道經卷上,德經卷下,亦與古本相彷。
后陸放翁題跋云:“晁以道謂王輔嗣老子曰:‘道德經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猶近于古。’今此本已久離析?!比粍t宋已失輔嗣定本。今邢氏論語疏引老子德經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贝似淇烧髦灰?。然又考漢書注,如顏氏于魏豹傳,引老子道經曰:“國家昏亂有忠臣?!碧餀M傳引老子德經曰:“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楚元王傳引老子德經云:“知足不辱?!眹乐鷤鳎豪献铀^“師之所處,荊棘生之”者也。師古曰:“老子道經之言也。”揚雄傳“貴知我者?!?,師古曰:老子德經云“知我者希,則我貴矣”。酷吏傳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師古曰:“老子德經之言也?!薄跋率柯劦溃笮χ?,師古曰:“老子道經之言也?!薄 ∥饔騻髯ⅲ豪献拥陆浽弧疤煜掠械溃瑓s走馬以為糞”。蓋其所引以道、德分篇者若此,而與釋文題“道經音義”、“德經音義”者并合。又賈公彥周禮師氏疏,亦以為老子道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其下案德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闭聭烟幼⒑鬂h書,其于翟酺傳也,則又謂老子道經曰:“魚不可以脫于泉?!笔菙底佑诔跆茣r,并同所證。(夢真客碑:“稽之道經,以慈為寶。”)其必襲自晉、宋舊本,如此碑所分題,固有據也。
王昶曰:碑上卷題“老子道經”,下卷題“老子德經”,皆道、德分見,未嘗混而為一,則玄宗所注,實從古本如此。董迥藏書志謂“玄宗注成,始改定章句為道德經,凡言道者類之上卷,言德者類之下卷”,非也。
吳云曰:隋書經籍志載道德經二卷,王弼注。晁說之、熊克重跋,皆稱不分道德經,而今本釋文實分上下二卷,或疑為刻者增入。然邢昺論語疏引老子德經“天網恢恢”二句,顏師古漢書注多引老子道經、德經,分之者當不自陸德明始。此石亦書德經,殆有據也?! O詒讓曰: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分題“道經”、“德經”。河上公本,經典釋文所載王注本,道藏唐傅奕校本,石刻唐玄宗注本并同。
弘明集牟子理惑論云:“所理正于三十七條,兼法老氏道經三十七篇。”則漢時此書已分道、德二經,其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亦與今本正同。今所傳王注,出于宋晁說之所校,不分道、德二經,于義雖通,然非漢、唐故書之舊。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后陸放翁題跋云:“晁以道謂王輔嗣老子曰:‘道德經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猶近于古。’今此本已久離析?!比粍t宋已失輔嗣定本。今邢氏論語疏引老子德經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贝似淇烧髦灰?。然又考漢書注,如顏氏于魏豹傳,引老子道經曰:“國家昏亂有忠臣?!碧餀M傳引老子德經曰:“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楚元王傳引老子德經云:“知足不辱?!眹乐鷤鳎豪献铀^“師之所處,荊棘生之”者也。師古曰:“老子道經之言也。”揚雄傳“貴知我者?!?,師古曰:老子德經云“知我者希,則我貴矣”。酷吏傳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師古曰:“老子德經之言也?!薄跋率柯劦溃笮χ?,師古曰:“老子道經之言也?!薄 ∥饔騻髯ⅲ豪献拥陆浽弧疤煜掠械溃瑓s走馬以為糞”。蓋其所引以道、德分篇者若此,而與釋文題“道經音義”、“德經音義”者并合。又賈公彥周禮師氏疏,亦以為老子道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其下案德經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闭聭烟幼⒑鬂h書,其于翟酺傳也,則又謂老子道經曰:“魚不可以脫于泉?!笔菙底佑诔跆茣r,并同所證。(夢真客碑:“稽之道經,以慈為寶。”)其必襲自晉、宋舊本,如此碑所分題,固有據也。
王昶曰:碑上卷題“老子道經”,下卷題“老子德經”,皆道、德分見,未嘗混而為一,則玄宗所注,實從古本如此。董迥藏書志謂“玄宗注成,始改定章句為道德經,凡言道者類之上卷,言德者類之下卷”,非也。
吳云曰:隋書經籍志載道德經二卷,王弼注。晁說之、熊克重跋,皆稱不分道德經,而今本釋文實分上下二卷,或疑為刻者增入。然邢昺論語疏引老子德經“天網恢恢”二句,顏師古漢書注多引老子道經、德經,分之者當不自陸德明始。此石亦書德經,殆有據也?! O詒讓曰: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分題“道經”、“德經”。河上公本,經典釋文所載王注本,道藏唐傅奕校本,石刻唐玄宗注本并同。
弘明集牟子理惑論云:“所理正于三十七條,兼法老氏道經三十七篇。”則漢時此書已分道、德二經,其道經三十七章,德經四十四章,亦與今本正同。今所傳王注,出于宋晁說之所校,不分道、德二經,于義雖通,然非漢、唐故書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