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張文祥刺馬案
花月痕
北游記
兒女英雄傳
南游記
平山冷燕
飛龍全傳
好逑傳
西游記傳
水滸后傳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 第七十三章
作者: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老子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笆胫涔省?,此句下各本有“是以圣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笆且允ト霜q難之”,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此句。
謙之案:嚴遵、遂州亦無此句。景福、敦煌壬本“殺”作“○”。磻溪、樓正、高翿、柰卷作“知此兩者”,嚴遵、景福作“常知此兩者”。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第二句同,人間訓(xùn):“能勇于敢,而未能勇于不敢也。”又列子力命篇:“老聃語關(guān)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闭Z皆出于此章。又各本有“是以”一句,當從碑本刪去。馬敘倫曰:“‘是以’一句,乃六十三章錯簡復(fù)出者,易州無此句,可證也?!薄 √熘?,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囗然而善謀。
嚴可均曰:“不召而來,然而善謀”,“來”下一字未刻。御注、王弼、高翿作“繟”,釋文引梁王尚、鐘會、孫登、張嗣作“繟坦”二字,引河上作“墠”。
羅振玉曰:釋文:“墠,梁王尚、鐘會、孫登、張嗣本作‘坦’?!倍鼗透疽嘧鳌疤埂?,辛、壬本作“不言”。 謙之案:此文“繟”“坦”并出,碑文空一格,何字不明。嚴、彭、王羲之本作“坦”,柰卷作“繟”。方以智曰:“‘繟然’與‘坦然’‘啴然’互通。焦氏翼曰:‘繟音闡,王作坦,嚴作默,不如作繟為長?!前赐踺o嗣注作‘坦然’者亦通。蓋‘單’與‘亶’古通,猶‘嬗’之于‘禪’,‘儃’之于‘啴’也?!畣魡我羯?,緩也,其音啴以緩,故唐人用‘啴然。’”(通雅卷八)盧文弨曰:“繟、坦、墠三字音相近,得通用?!贝筇锴畿幵唬骸啊谷弧?,平貌。言天道平易,似無謀者,而歙、張、與、奪、善謀而不失也?!谷弧蜃鳌A然’,繟音闡,舒緩貌,亦通?!苯癜竾辣咀鳌澳?,誼古?;蜃鳌袄A”作“坦”,皆非。傅、范本亦作“默”。范曰:“‘默’字,傅奕同古本,河上公并開元御注本作‘繟’,王弼、梁王尚、孫登、張嗣作‘坦’,今依古本?!庇滞醭湔摵獬醴A篇曰:“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來,黯然諧合,自然道也。”即本老子此章,但“坦然”作“黯然”。此字景龍碑未刻,敦、遂本作“不言”,“不言”亦即“黯然”也。傅、范本作“默然”,與“黯然”形義相近,必有一是,當從之。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嚴可均曰:“疏而不漏”,各本“不失”。
畢沅曰:河上“不”作“勿”。
謙之案:作“不漏”是也。孫礦古今本考正曰:“‘疏而不失’,‘失’一作‘漏’?!焙鬂h書杜林傳注、魏書景穆十二傳均引“失”作“漏”。群書治要亦作“漏”?!奥保衿傲Χ骨?,漏泄也?!被茨咸┳濉爸煜衣┰健?,注“穿也?!辈宦┘床恍共淮嗉床皇б?。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殺、活、害韻(祭部,殺音設(shè),活,胡厥反,害,胡折反)。惡、故韻(魚部),勝、應(yīng)韻(蒸部),來、謀韻(之部)。姚文田同。奚侗:殺、活為韻,未及“害”字。陳柱:來、謀、恢、失韻。按“害”,古讀割,釋名:“害,割也,如割削物也?!庇滞ā瓣隆保献樱骸皶r日害喪?”經(jīng)文三十五章“害”,去聲,協(xié)太。此“害”入聲,協(xié)殺、活。江有誥唐韻四聲正十四泰:“害”,胡蓋切。按古有入聲,當與曷部并收。老子任為篇“此兩者或利或害”,與殺,活協(xié)。鄧廷楨曰:殺、活、害為韻。害在祭部,殺、活則祭部之入聲。詩蓼莪五章烈、發(fā)、害為韻,是其證也。
右景龍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四字。河上題“任為第七十三”,王本題“七十三章”,范本題“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嚴可均曰:“知此兩者”,河上、王弼無“知”字?!笆胫涔省?,此句下各本有“是以圣人猶難之”。羅振玉曰:景龍、御注、景福三本均作“知此兩者”,敦煌庚、壬二本作“常知此兩者”?!笆且允ト霜q難之”,景龍本、敦煌辛本無此句。
謙之案:嚴遵、遂州亦無此句。景福、敦煌壬本“殺”作“○”。磻溪、樓正、高翿、柰卷作“知此兩者”,嚴遵、景福作“常知此兩者”。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第二句同,人間訓(xùn):“能勇于敢,而未能勇于不敢也。”又列子力命篇:“老聃語關(guān)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闭Z皆出于此章。又各本有“是以”一句,當從碑本刪去。馬敘倫曰:“‘是以’一句,乃六十三章錯簡復(fù)出者,易州無此句,可證也?!薄 √熘?,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囗然而善謀。
嚴可均曰:“不召而來,然而善謀”,“來”下一字未刻。御注、王弼、高翿作“繟”,釋文引梁王尚、鐘會、孫登、張嗣作“繟坦”二字,引河上作“墠”。
羅振玉曰:釋文:“墠,梁王尚、鐘會、孫登、張嗣本作‘坦’?!倍鼗透疽嘧鳌疤埂?,辛、壬本作“不言”。 謙之案:此文“繟”“坦”并出,碑文空一格,何字不明。嚴、彭、王羲之本作“坦”,柰卷作“繟”。方以智曰:“‘繟然’與‘坦然’‘啴然’互通。焦氏翼曰:‘繟音闡,王作坦,嚴作默,不如作繟為長?!前赐踺o嗣注作‘坦然’者亦通。蓋‘單’與‘亶’古通,猶‘嬗’之于‘禪’,‘儃’之于‘啴’也?!畣魡我羯?,緩也,其音啴以緩,故唐人用‘啴然。’”(通雅卷八)盧文弨曰:“繟、坦、墠三字音相近,得通用?!贝筇锴畿幵唬骸啊谷弧?,平貌。言天道平易,似無謀者,而歙、張、與、奪、善謀而不失也?!谷弧蜃鳌A然’,繟音闡,舒緩貌,亦通?!苯癜竾辣咀鳌澳?,誼古?;蜃鳌袄A”作“坦”,皆非。傅、范本亦作“默”。范曰:“‘默’字,傅奕同古本,河上公并開元御注本作‘繟’,王弼、梁王尚、孫登、張嗣作‘坦’,今依古本?!庇滞醭湔摵獬醴A篇曰:“人徒不召而至,瑞物不招而來,黯然諧合,自然道也。”即本老子此章,但“坦然”作“黯然”。此字景龍碑未刻,敦、遂本作“不言”,“不言”亦即“黯然”也。傅、范本作“默然”,與“黯然”形義相近,必有一是,當從之。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嚴可均曰:“疏而不漏”,各本“不失”。
畢沅曰:河上“不”作“勿”。
謙之案:作“不漏”是也。孫礦古今本考正曰:“‘疏而不失’,‘失’一作‘漏’?!焙鬂h書杜林傳注、魏書景穆十二傳均引“失”作“漏”。群書治要亦作“漏”?!奥保衿傲Χ骨?,漏泄也?!被茨咸┳濉爸煜衣┰健?,注“穿也?!辈宦┘床恍共淮嗉床皇б?。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殺、活、害韻(祭部,殺音設(shè),活,胡厥反,害,胡折反)。惡、故韻(魚部),勝、應(yīng)韻(蒸部),來、謀韻(之部)。姚文田同。奚侗:殺、活為韻,未及“害”字。陳柱:來、謀、恢、失韻。按“害”,古讀割,釋名:“害,割也,如割削物也?!庇滞ā瓣隆保献樱骸皶r日害喪?”經(jīng)文三十五章“害”,去聲,協(xié)太。此“害”入聲,協(xié)殺、活。江有誥唐韻四聲正十四泰:“害”,胡蓋切。按古有入聲,當與曷部并收。老子任為篇“此兩者或利或害”,與殺,活協(xié)。鄧廷楨曰:殺、活、害為韻。害在祭部,殺、活則祭部之入聲。詩蓼莪五章烈、發(fā)、害為韻,是其證也。
右景龍碑本五十八字,敦煌本五十七字,河上、王、傅、范本均六十四字。河上題“任為第七十三”,王本題“七十三章”,范本題“勇于敢章第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