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包待制智賺生金閣
倩女離魂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
梁山伯與祝英臺(tái)
漢宮秋
竇娥冤
清忠譜
張可九元曲集
精忠旗
無名氏28首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 第七十五章
作者:
《老子道德經(jīng)校釋》老子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嚴(yán)可均曰:“民之饑”,御注作“人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梆嚒?,諸本均作“饑”,下同。
謙之案:景福、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趙、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嚴(yán)及后漢書郎顗傳引并作“人”,傅、范本“饑”下有“者”字。畢沅曰:“‘饑’,河上公、王弼諸本皆作‘饑’。案古‘饑饉’字作‘饑’,‘饑餓’字作‘饑’,此應(yīng)作‘饑’?!苯癜福寒呎f是也。字林:“饑,餓也。”“饑,谷不熟。”“民之饑”正作饑餓解,宜作“饑”,不作“饑”。御注、景福、邢玄、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嚴(yán)、傅、范、趙、群書治要、后漢書郎顗傳引并作“饑”。又道藏王本二“饑”字亦并作“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
嚴(yán)可均曰:“上有為”,河上、王弼、高翿作“上之有為”。
羅振玉曰:“民”,敦煌辛本作“百姓”。“上之”,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之”字。
謙之案:嚴(yán)本作“百姓難治,以上有為,是以不治”。傅、范本作“民之難治者,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與諸本稍異。
彭耜曰:“五注無此十五字?!庇值啦厮螐?zhí)貐R刻四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br>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嚴(yán)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_振玉曰:“求生”,景龍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謙之案:遂州、彭、范作“生生”,柰卷、王羲之、趙孟俯作“求生”,高翿作“生求”,傅作“求生生”。嚴(yán)無“以其”二字,傅、范、彭、柰卷“厚”下有“也”字。案作“生生之厚”是也。
易順鼎曰:按“求生之厚”當(dāng)作“生生之厚”。文選魏都賦“生生之所常厚”,張載注引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敝^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足證古本原作“生生”?;茨暇裼?xùn)、文選鷦鷯賦注、容齋隨筆并引作“生生之厚”,皆其證。五十章云“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又其證之見于本書者矣。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吳云曰:傅本作“無以生為貴者,是賢于貴生也”,王弼無第一“貴”字?! ×_振玉曰:敦煌辛本“為”下更有“生”字?!百F生”,景福本“生”下有“也”字。
謙之案:首句廣明、景福、王羲之、趙孟俯同此石。邢玄同敦煌辛本?!百F生”下,柰卷、彭、傅、范及治要引均有“也”字,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有“焉”字。又案淮南精神訓(xùn):“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修得生也?!闭Z亦本此。惟淮南以父諱長(zhǎng),故變“長(zhǎng)”言“修”。俞樾曰:“‘修得生’,本作‘得修生’,‘得修生’即得長(zhǎng)生也”。文子十守篇正作“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zhǎng)生”。疑老子古本在“賢于貴生”上本有此一句。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五十九章“長(zhǎng)生久視之道”,“長(zhǎng)生”一語,得此而三。又此章每段三句,“是賢于貴生”與上文“是以輕死”為對(duì)句。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姚文田、鄧廷楨、奚侗同。陳柱:饑、饑韻,治、治韻,死、死韻。謙之案:“饑”當(dāng)作“饑”,說見前。又敦煌辛本“生為”下更有“生”字?!百t于貴生”上據(jù)文子十守篇有“即所以得長(zhǎng)生”一句,是生、生亦韻也。
右景龍碑本不分章,五十二字,敦煌本注五十三字(實(shí)五十四字),河上、王本五十三字,傅本六十三字,范本六十字。河上本題“貪損第七十五”,王本題“七十五章”,范本題“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嚴(yán)可均曰:“民之饑”,御注作“人之”。
羅振玉曰:御注本、敦煌辛本諸“民”字均作“人”?!梆嚒?,諸本均作“饑”,下同。
謙之案:景福、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趙、諸王本均作“民”,遂州、邢玄、嚴(yán)及后漢書郎顗傳引并作“人”,傅、范本“饑”下有“者”字。畢沅曰:“‘饑’,河上公、王弼諸本皆作‘饑’。案古‘饑饉’字作‘饑’,‘饑餓’字作‘饑’,此應(yīng)作‘饑’?!苯癜福寒呎f是也。字林:“饑,餓也。”“饑,谷不熟。”“民之饑”正作饑餓解,宜作“饑”,不作“饑”。御注、景福、邢玄、慶陽、樓正、柰卷、河上、顧、嚴(yán)、傅、范、趙、群書治要、后漢書郎顗傳引并作“饑”。又道藏王本二“饑”字亦并作“饑”。
民之難治,以其上有為,是以難治。
嚴(yán)可均曰:“上有為”,河上、王弼、高翿作“上之有為”。
羅振玉曰:“民”,敦煌辛本作“百姓”。“上之”,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之”字。
謙之案:嚴(yán)本作“百姓難治,以上有為,是以不治”。傅、范本作“民之難治者,以其上之有為也,是以難治”,與諸本稍異。
彭耜曰:“五注無此十五字?!庇值啦厮螐?zhí)貐R刻四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br>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
嚴(yán)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_振玉曰:“求生”,景龍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謙之案:遂州、彭、范作“生生”,柰卷、王羲之、趙孟俯作“求生”,高翿作“生求”,傅作“求生生”。嚴(yán)無“以其”二字,傅、范、彭、柰卷“厚”下有“也”字。案作“生生之厚”是也。
易順鼎曰:按“求生之厚”當(dāng)作“生生之厚”。文選魏都賦“生生之所常厚”,張載注引老子曰:“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敝^通生生之情以自厚也。足證古本原作“生生”?;茨暇裼?xùn)、文選鷦鷯賦注、容齋隨筆并引作“生生之厚”,皆其證。五十章云“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又其證之見于本書者矣。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吳云曰:傅本作“無以生為貴者,是賢于貴生也”,王弼無第一“貴”字?! ×_振玉曰:敦煌辛本“為”下更有“生”字?!百F生”,景福本“生”下有“也”字。
謙之案:首句廣明、景福、王羲之、趙孟俯同此石。邢玄同敦煌辛本?!百F生”下,柰卷、彭、傅、范及治要引均有“也”字,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有“焉”字。又案淮南精神訓(xùn):“夫人之所以不能終其壽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厚。夫惟能無以生為者,則所以修得生也?!闭Z亦本此。惟淮南以父諱長(zhǎng),故變“長(zhǎng)”言“修”。俞樾曰:“‘修得生’,本作‘得修生’,‘得修生’即得長(zhǎng)生也”。文子十守篇正作“夫唯無以生為者,即所以得長(zhǎng)生”。疑老子古本在“賢于貴生”上本有此一句。七章“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五十九章“長(zhǎng)生久視之道”,“長(zhǎng)生”一語,得此而三。又此章每段三句,“是賢于貴生”與上文“是以輕死”為對(duì)句。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姚文田、鄧廷楨、奚侗同。陳柱:饑、饑韻,治、治韻,死、死韻。謙之案:“饑”當(dāng)作“饑”,說見前。又敦煌辛本“生為”下更有“生”字?!百t于貴生”上據(jù)文子十守篇有“即所以得長(zhǎng)生”一句,是生、生亦韻也。
右景龍碑本不分章,五十二字,敦煌本注五十三字(實(shí)五十四字),河上、王本五十三字,傅本六十三字,范本六十字。河上本題“貪損第七十五”,王本題“七十五章”,范本題“民之饑章第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