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yè)
字典
詞典
成語(yǔ)
古詩(shī)
國(guó)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lèi)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林間錄
五燈會(huì)元
釋氏稽古略
佛祖通載
抱樸子外篇
帛書(shū)《黃帝四經(jīng)》
神仙傳
老子想爾注
列子集釋
無(wú)能子
古方八陣 81-90
作者:
《古方八陣》張景岳(明)
編號(hào) 81 (《醫(yī)林》辰砂化痰丸八一)
方劑組成 辰砂另研, 明礬另研, 各五錢(qián). 南星制, 一兩. 半夏曲, 三兩
主治功效 治風(fēng)化痰, 安神定志, 止嗽除堅(jiān)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細(xì)末, 姜汁糊丸, 綠豆大, 朱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 食后姜湯下
編號(hào) 82 (《三因》控涎丹八二)
方劑組成 真白芥子, 紫大戟去皮, 甘遂面裹煨, 各等分
主治功效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腰胯疼痛, 牽引釣動(dòng), 時(shí)時(shí)走易不定, 不可忍者, 或手足冷痹, 氣脈不通, 是皆痰涎在心膈上下, 故為此證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臨臥淡姜湯或溫水下五, 七丸至十丸. 痰甚者, 量加之
編號(hào) 83 (《醫(yī)林》烏巴丸八三)
方劑組成 烏梅肉, 二兩. 巴霜, 五粒, 去油
主治功效 治胸膈久為頑痰所害, 面色青白浮腫, 不思飲食, 遍身疼痛, 夜間氣壅不得睡, 往來(lái)寒熱, 手足冷痛, 不得轉(zhuǎn)側(cè), 屢用痰藥墜之不下, 取之不出, 此是頑痰堅(jiān)滯, 宜此藥利下之則愈, 未利再服
作者見(jiàn)解 右用水二碗, 砂鍋內(nèi)將烏梅肉煮爛, 候火稍干, 入巴豆, 將竹片攪如稠糊, 取出搗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丸, 九丸, 十丸, 十一丸, 或十五丸, 姜湯下, 不拘時(shí)
編號(hào) 84 (《御藥》吐痰方八四)
方劑組成 用白礬一兩, 水二升, 煮一升, 入蜜一合, 更煮少時(shí)
主治功效 治中有痰瘀癖者
作者見(jiàn)解 溫服. 須臾即吐, 如未吐, 再飲熱水一盞, 吐痰為效
編號(hào) 85 (人參利膈丸八五)
方劑組成 方在和陣一六六
主治功效 治痰逆嗝噎圣藥
作者見(jiàn)解
編號(hào) 86 (《和劑》青木香丸八六)
方劑組成 黑丑炒香取頭末, 十二兩. 破故炒, 蓽撥, 各四兩. 木香, 二兩. 檳榔用酸粟米飯裹, 濕紙包, 火煨令紙焦, 去飯, 四兩
主治功效 治胸膈噎塞, 氣滯不行, 腸中水聲, 嘔噦痰逆, 不思飲食, 寬中和膈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末, 滴水為丸, 綠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茶湯, 熱水任下 編號(hào) 87(消痞核桃八七)
方劑組成 莪朮酒洗, 當(dāng)歸酒洗, 白芥子, 急性子, 各四兩, 俱搗碎. 皮硝, 海粉, 各八兩. 大核桃, 百枚
主治功效
作者見(jiàn)解 右先以群藥入砂鍋內(nèi), 寬水煮一二沸, 后入大核桃重五錢(qián)者百枚, 同煮一日夜, 以重一兩為度, 取起晾干. 先用好膏藥一個(gè), 摻阿魏一錢(qián), 麝香半分, 量痞大小貼任, 以熱手磨擦. 每空心服前桃一個(gè), 三日后二個(gè), 以至三個(gè). 服完后, 須四須湯之類(lèi), 數(shù)貼即愈
編號(hào) 88 (熨痞方八八)
方劑組成 一層用麝香二, 三分肉上. 二層阿魏一, 二錢(qián). 三層芒硝一, 二兩鋪蓋于上
主治功效
作者見(jiàn)解 右先用蕎麥面和成條, 量痞大小圍住, 鋪藥于內(nèi), 以青布蓋之, 隨燒熱磚四, 五塊, 輪流布上熨之, 覺(jué)腹中氣行寬快, 即是痞消之兆. 以手烘熱摩之亦妙. 內(nèi)須服調(diào)養(yǎng)氣血之藥
編號(hào) 89 (開(kāi)結(jié)導(dǎo)飲丸八九)
方劑組成 方在和陣二七八
主治功效 治飲食不消, 心下痞悶, 腿腳腫痛
作者見(jiàn)解 編號(hào) 90 (《局方》犀角丸九十)
方劑組成 黃連去須, 犀角鎊, 各十兩. 人參, 二十兩. 大黃, 八十兩. 黑丑炒搗取頭末, 六十兩
主治功效 除三焦熱邪, 及痰涎壅滯, 腸胃燥澀, 大小便難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臨臥湯下, 更量虛實(shí)加減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方劑組成 辰砂另研, 明礬另研, 各五錢(qián). 南星制, 一兩. 半夏曲, 三兩
主治功效 治風(fēng)化痰, 安神定志, 止嗽除堅(jiān)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細(xì)末, 姜汁糊丸, 綠豆大, 朱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 食后姜湯下
編號(hào) 82 (《三因》控涎丹八二)
方劑組成 真白芥子, 紫大戟去皮, 甘遂面裹煨, 各等分
主治功效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腰胯疼痛, 牽引釣動(dòng), 時(shí)時(shí)走易不定, 不可忍者, 或手足冷痹, 氣脈不通, 是皆痰涎在心膈上下, 故為此證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末, 糊丸, 桐子大. 臨臥淡姜湯或溫水下五, 七丸至十丸. 痰甚者, 量加之
編號(hào) 83 (《醫(yī)林》烏巴丸八三)
方劑組成 烏梅肉, 二兩. 巴霜, 五粒, 去油
主治功效 治胸膈久為頑痰所害, 面色青白浮腫, 不思飲食, 遍身疼痛, 夜間氣壅不得睡, 往來(lái)寒熱, 手足冷痛, 不得轉(zhuǎn)側(cè), 屢用痰藥墜之不下, 取之不出, 此是頑痰堅(jiān)滯, 宜此藥利下之則愈, 未利再服
作者見(jiàn)解 右用水二碗, 砂鍋內(nèi)將烏梅肉煮爛, 候火稍干, 入巴豆, 將竹片攪如稠糊, 取出搗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丸, 九丸, 十丸, 十一丸, 或十五丸, 姜湯下, 不拘時(shí)
編號(hào) 84 (《御藥》吐痰方八四)
方劑組成 用白礬一兩, 水二升, 煮一升, 入蜜一合, 更煮少時(shí)
主治功效 治中有痰瘀癖者
作者見(jiàn)解 溫服. 須臾即吐, 如未吐, 再飲熱水一盞, 吐痰為效
編號(hào) 85 (人參利膈丸八五)
方劑組成 方在和陣一六六
主治功效 治痰逆嗝噎圣藥
作者見(jiàn)解
編號(hào) 86 (《和劑》青木香丸八六)
方劑組成 黑丑炒香取頭末, 十二兩. 破故炒, 蓽撥, 各四兩. 木香, 二兩. 檳榔用酸粟米飯裹, 濕紙包, 火煨令紙焦, 去飯, 四兩
主治功效 治胸膈噎塞, 氣滯不行, 腸中水聲, 嘔噦痰逆, 不思飲食, 寬中和膈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末, 滴水為丸, 綠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茶湯, 熱水任下 編號(hào) 87(消痞核桃八七)
方劑組成 莪朮酒洗, 當(dāng)歸酒洗, 白芥子, 急性子, 各四兩, 俱搗碎. 皮硝, 海粉, 各八兩. 大核桃, 百枚
主治功效
作者見(jiàn)解 右先以群藥入砂鍋內(nèi), 寬水煮一二沸, 后入大核桃重五錢(qián)者百枚, 同煮一日夜, 以重一兩為度, 取起晾干. 先用好膏藥一個(gè), 摻阿魏一錢(qián), 麝香半分, 量痞大小貼任, 以熱手磨擦. 每空心服前桃一個(gè), 三日后二個(gè), 以至三個(gè). 服完后, 須四須湯之類(lèi), 數(shù)貼即愈
編號(hào) 88 (熨痞方八八)
方劑組成 一層用麝香二, 三分肉上. 二層阿魏一, 二錢(qián). 三層芒硝一, 二兩鋪蓋于上
主治功效
作者見(jiàn)解 右先用蕎麥面和成條, 量痞大小圍住, 鋪藥于內(nèi), 以青布蓋之, 隨燒熱磚四, 五塊, 輪流布上熨之, 覺(jué)腹中氣行寬快, 即是痞消之兆. 以手烘熱摩之亦妙. 內(nèi)須服調(diào)養(yǎng)氣血之藥
編號(hào) 89 (開(kāi)結(jié)導(dǎo)飲丸八九)
方劑組成 方在和陣二七八
主治功效 治飲食不消, 心下痞悶, 腿腳腫痛
作者見(jiàn)解 編號(hào) 90 (《局方》犀角丸九十)
方劑組成 黃連去須, 犀角鎊, 各十兩. 人參, 二十兩. 大黃, 八十兩. 黑丑炒搗取頭末, 六十兩
主治功效 除三焦熱邪, 及痰涎壅滯, 腸胃燥澀, 大小便難
作者見(jiàn)解 右為細(xì)末, 煉蜜丸, 梧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臨臥湯下, 更量虛實(shí)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