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明史 志第十八 地理三

    作者: 《明史》張廷玉等
      ○河南陜西

      河南《禹貢》豫、冀、揚、兗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隸中書省,河南地置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治汴梁路。洪武元年五月置中書分省。治開封府。二年四月改分省為河南等處行中書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都衛(wèi)。八年十月改都衛(wèi)為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府八,直隸州一,屬州十一,縣九十六。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奇。北至武安,與北直、山西界。南至信陽,與江南、湖廣界。東至永城,與山東、江南界。西至陜州,與山西、陜西界。距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五里,京師一千五百八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三十一萬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萬二千五百四十二。弘治四年,戶五十七萬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萬四百七十六。萬歷六年,戶六十三萬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萬三千六百二。  開封府元汴梁路,屬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開封府。八月建北京。十一年,京罷。領州四,縣三十:

      祥符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周王府。大河舊在城北。正統(tǒng)十三年,河決滎陽,東過城西南,而城遂在河北。東為開封縣,元時同治郭內,洪武中省。南有硃仙鎮(zhèn)。東北有陳橋鎮(zhèn)。

      陳留府東少南。北有大河。東北有睢水,下流至南直宿遷縣合泗水。  巳府東南。北有睢水,又有舊黃河,洪武二十五年河決之故道也。嘉靖三十六年,全河合淮入海,而縣遂無河患。

      通許府東南。西南有故黃河,弘治后北徙,不經縣界。

      太康府東南。北有渦水,自通許縣流入,下流至南直懷遠縣入淮。東有馬廠集,正統(tǒng)十三年河決,自巳縣經此。

      尉氏府南少西。西南有大溝,東北合康溝,入於黃河?! ′⒋ǜ髂稀D嫌泄食?,洪武二年以河患遷今治。又南有洧水,下流至西華縣合潁水。東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經此?! ≯沉旮仙傥鳌1庇袖⑺?。

      扶溝府南少東。東有沙河,一名惠民河,又名小黃河,即宋蔡河故道也。成化中浚,下流達南直太和縣界。又北有洧水,自西流入焉。又東北有黃河故道,弘治二年淤。

      中牟府西。東有故城,天順中,徙今治。大河在縣北。又有汴河,舊自滎陽而東,下流經祥符縣南,又東南至南直泗州入於淮。正統(tǒng)六年改從此入河,后淤。西北有圃田澤?! £栁涓鞅?。北濱大河,自此至南直徐州,大河所行,皆唐、宋汴河故道。

      原武府西北。北有黑陽山,下臨大河。洪武二十四年,河決於此。正統(tǒng)十二年復決焉。東南有安城縣,洪武初置,正統(tǒng)中廢。

      封丘府北。南有大河。西南有荊隆口,一名金龍口。弘治二年、五年,萬歷十五年,崇禎四年、五年,河屢決於此。又西北有沁河,弘治六年淤。西南有中欒鎮(zhèn)巡檢司?! ⊙咏蚋鞅?。大河舊經縣北。成化十四年,河決,徙流縣南,而縣北之流遂絕。西北有沙門鎮(zhèn),弘治十一年移項城縣西之香臺巡檢司於此。

      蘭陽府東少北。北濱大河,有李景高口。萬歷十七年,河決於此?! x封府東少北。元屬睢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南陽府,后來屬。故城在縣北,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圮於河,徙日樓村,即今治也。東北有黃陵岡,大河舊經其下,入曹縣界。弘治五年,河決于此,尋塞之,改徙岡南入睢州界。又賈魯故河亦在縣北,正德四年,河決入焉。

      新鄭府西南。元屬均州。隆慶五年七月改屬。西南有大隗山,一名具茨山,氵異水出焉,一名魯固河,下流入潁。又南有陘山。北有大河。又有溱水,一曰澮水,流合縣南之洧水。

      陳州洪武初,以州治宛丘縣省入。南有潁水。又西有沙水,亦曰小黃河,至潁岐口,與潁水合,下流分為二。崇禎間,屢決於西南之苑家埠口。又南有故黃河,喜靖時,黃河南出之道也。西北距府二百六十五里。領縣四:

      商水州西南。洪武初廢。四年七月復置。北有潁水,又有氵隱水,亦曰大氵隱水?! ∥魅A州西少北。北有潁水,又有沙水,即小黃河也。西南有氵隱水,又有常社鎮(zhèn)巡檢司?! №棾侵菽?。東北有故城。今治本南頓縣之殄寇鎮(zhèn)也,宣德三年遷。東有潁水,西有溵水流入焉。洪武二十四年,大河自陳州經縣界合潁,下入於淮。永樂九年,河始復故道。又東北有沙水。

      沈丘州東南。元屬潁州。洪武初廢。弘治十年改乳香臺巡檢司置,來屬。東北有潁水,東入南直潁州界。又北有沙河,東入南直太和縣界。又東有界首巡檢司。又北有南頓縣,洪武初廢。景泰初,置南頓巡檢司於此。

      許州洪武初,以州治長社縣省入。西有潁水。北有氵異水。又東有東湖,一名秋湖。又西北有石固鎮(zhèn),與長葛縣界。東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領縣四:

      臨潁州東南。西有潁水,氵異水自縣北流入焉。又西南有小氵隱水。

      襄城州西南。南有首山。東北有潁水。南有汝河?! ≯背侵輺|南。南有沙水,亦曰大溵水,上流即故汝水也,又東南有澧水來入焉。

      長葛州西北。北有洧水。西有氵異水。

      禹州元曰鈞州。洪武初,以州治陽翟縣省入。萬歷三年四月避諱改曰禹州。成化二年七月建徽王府。嘉靖三十五年除。北有禹山,又西北有礦山,有鐵母山,舊俱產鐵。又北有潁水,下經襄城,一名渚水,至臨潁合沙河。東北距府三百二十里。領縣一:

      密州西北。南有洧水,又有溱水。

      鄭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縣省入。西南有梅山,鄭水出焉,下流舊入汴水,后堙。又西有須水,源出滎陽縣,舊亦入於汴水。正統(tǒng)八年嘗浚以分決河之流,后亦堙。東北距府百四十里。領縣四:

      滎陽州西。南有大周山,汴水出焉。又東南有嵩渚山,京水出焉。又有索水,源出小徑山,北流與京水合,下流入於鄭水。又大河在北。東有須水鎮(zhèn),崇禎十年筑城。  滎澤州北少西。元直隸汴梁路。洪武中,改屬州。北有故城。洪武八年因河患徙於南。成化十五年正月又徙北,濱大河。東南有孫家渡,正統(tǒng)十三年,大河決於此。

      河陰州西北。舊治在大峪口,洪武三年為水所圮,徙於此。東北有廣武山,與三皇山連。西有敖倉,北濱大河。

      汜水州西。故城在縣東,洪武十一年七月徙於成皋。崇禎十六年又遷西北。北濱河,洛水自西,東至滿家溝合汜水入焉。又西有虎牢關,洪武四年九月改曰古崤關,有巡檢司。

      河南府元河南府路,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十三。東距布政司三百八十里。

      洛陽倚。洪武二十四年建伊王府。嘉靖四十三年廢。萬歷二十九年十月建福王府。北有北邙山,西南有闕塞山,亦曰闕口山,亦曰伊闕山,俗曰龍門山。又西北有谷城山,亦曰簪亭山,湹水所出。又東南有大谷,谷口有關。又大河在北。又有洛水,源自洛南冢嶺山,東經盧氏、永寧諸縣,至洛陽、偃師、鞏縣入於河。又東有伊水,自盧氏縣東北流至偃師縣而入洛。又北有朅水,西有澗水,俱流會於洛。又西南有孝水。

      偃師府東少北。南有緱氏山。又有洛水,西有伊水流合焉。

      鞏府東北。西南有軒轅山,上有關。北濱河。西北有洛水,舊經縣北入河,謂之洛汭,亦曰洛口。嘉靖后,東過汜水縣入河。又南有鄩水,會洛入河,亦曰鄩口也。又東南有石子河,西南有長羅川,皆流入洛水。又西南有黑石渡巡檢司。

      孟津府東北。舊治在縣東,今治本圣賢莊,嘉靖十四年七月遷於此。西北有大河。又西有硤石津,又西有委粟津,又有高渚、馬渚、陶渚,皆大河津濟處。東北有孟津巡檢司。  宜陽府西南。西有女幾山。東南有鹿蹄山,一名非山,甘水出焉。又北有洛水。西有宜水,又有昌谷水,與甘水俱流注於洛。又西南有趙保鎮(zhèn)、木冊鎮(zhèn)二巡檢司。

      永寧府西南。北有崤山,崤水出焉,北注於河。其東曰谷陽谷,谷水所出焉。又南有洛水。東北有刀軒川,下流為昌谷水。又有大宋川,下流為宜水。又西有崇陽鎮(zhèn)、又有高門關、東有崤底關三巡檢司。

      新安府西。西有缺門山。北有大河。又南有澗水,谷水自北流入焉。東有慈澗水,亦流入谷水。又有函谷新關。

      澠池府西。元屬陜州。洪武中改屬。東北有廣陽山,亦曰澠池山,北溪水出焉。又有白石山,澗水所出。西北濱河。南有谷水。又西北有南村巡檢司。

      登封府東南。北有嵩山,即中岳也,亦曰太室山。又西有少室山,潁水中源出焉;又有右源,出於山之南溪,又有左源,出於西南之陽乾山,合流至南直壽州入淮。又北有陽城山,洧水所出,下流至扶溝縣入沙河。又東南有崿嶺,即箕山也,上有崿坂關。又東南有五渡水,流入潁,亦曰三交水。又西南有少陽河,亦流入潁?! ♂愿髂稀T灾?,屬南陽府。洪武二年四月降為縣,來屬。三涂山在西南。陸渾山在東北。又東有篩山,北有露寶山,西有大礦山,皆產錫。西南有伏牛山,即天息山也,山有分水嶺,汝水出焉,下流至南直潁州入淮,行千三百五十余里。又南有伊水,西北有高都川流入焉。又西南有舊縣鎮(zhèn)巡檢司。西有沒大嶺巡檢司。

      盧氏府西南。元屬嵩州。洪武元年四月屬南陽府。三年三月屬陜州。萬歷初,改屬府。西南有熊耳山,洛水自陜西商州流入境,經此。東南有巒山,一名悶頓嶺,伊水所出。北有鐵嶺,東澗水出焉,東南入洛。又東北有馬回川,亦入於洛。又東南有欒州鎮(zhèn)、西南有硃陽鎮(zhèn)、北有杜管鎮(zhèn)三巡檢司。又西有白華關。

      陜州元屬河南府路。洪武元年四月改屬南陽府,以州治陜縣省入。東有底柱山,在大河中。山有三門,中曰神門,南曰鬼門,北曰人門,惟人門修廣可行舟,鬼門最險。又南有橐水,一名永定澗,亦曰漫澗,西北入河。又東南有硤石關,有巡檢司。又有雁翎關。東距府三百里。領縣二:

      靈寶州西少南。北濱河。又西有弘農澗。南有虢略鎮(zhèn)巡檢司。又有函谷故關。西南又有洪關。

      閿鄉(xiāng)州西南。東南有夸父山,一名秦山,中有大谷關。北濱河,自山西芮城縣流入,東南至永城縣,入南直碭山縣界。西有湖水,又有盤澗水北流入焉。又西有潼關,與陜西華陰縣分界?! w德府元直隸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降為州,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升為府。領州一,縣八。西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商丘倚。元曰睢陽。洪武初省。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復置,更名。舊治在南,弘治十五年圮於河,十六年九月遷於今治。北濱河。正統(tǒng)后,河決而南。城嘗在河北,正德后,仍在河南。北有丁家道口巡檢司。東南有武津關巡檢司?! 幜旮鳌D嫌蓄∷?。北有桃源集巡檢司。

      鹿邑府南。元屬亳州。洪武中改屬。南有潁水,又蔡河自西流入,謂之蔡河口,即沈丘縣之沙河也。又北有渦水,東流入南直亳州境。

      夏邑府東。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北濱大河。又東南有睢水。

      永城府東南。洪武元年五月屬開封府。十一月來屬。北有碭山,又有芒山,皆與南直碭山縣界,又睢水、澮水皆在縣南。又南有泡水,弘治間淤塞。

      虞城府東北。元屬濟寧路。洪武二年正月來屬。南有故城。嘉靖九年遷於今治。北有黃河。

      睢州元屬汴梁路。洪武初,屬開封府,以州治襄邑縣省入。十年五月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復升為州。嘉靖二十四年六月來屬。北濱河。又有睢水亦在州東北。東距府百七十里。領縣二:

      考城州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復置,屬開封府。十年五月復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州。舊治在縣東南。正統(tǒng)十三年徙。北濱大河。

      柘城州東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復置,屬開封府。十年五月省入寧陵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州。北有睢水。南有渦水。

      汝寧府元直隸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領州二,縣十二。距布政司四百六十里。

      汝陽倚。天順元年三月建秀王府,成化八年除。十年建崇王府。洪武初,縣廢,四年七月復置。北有汝水,源出天息山,東流入境,過新蔡東南入淮。又南有澺水,又有汶水,又有溱水,又西北有犋水,俗名泥河,下流俱入於汝。又城南有柴潭。東有陽埠巡檢司。

      真陽府東。元屬息州。洪武四年省入汝陽縣。景泰四年置真陽鎮(zhèn)巡檢司於此。弘治十八年十二月仍置縣,而徙巡檢司於縣南銅鐘店,仍故名,尋廢。南有淮水。又汝水在縣東,北有滇水流入焉。

      上蔡府北。洪武初廢,四年五月復置。西有汝水,西南有沙水流合焉?! ⌒虏谈畺|少南。元屬息州,后廢。洪武四年五月復置,改屬。南有汝水,又澺水自城北流合焉。又東北有瓦店巡檢司。

      西平府西北。北有汝水,源出縣西南云莊、諸石二山。自元末堨斷故汝,而此水遂為汝源。嘉靖九年復塞,改為洪河之上流。

      確山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汝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成化十一年九月改屬信陽州。弘治二年八月仍屬府。西北有郎山,亦曰樂山。北有黃酉河,下流為練河,流入汝。又西有竹溝巡檢司。南有明港巡檢司。  遂平府西少北。西南有查牙山,其東南相接者曰馬鞍山。又西有洪山,龍陂之源出焉,自西平縣云莊諸山之水既塞,遂以此為汝源。南有灈水,又有沙河,又北有石洋河,其下流皆入於汝。

      信陽州元為信陽縣,屬信陽州,后廢。洪武元年十月置信陽州于此,屬河南分省。四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七年八月改屬。十年五月降為縣。成化十一年九月復升為州。西南有賢首山。南有士雅山,又有峴山。東南有石城山,亦曰冥山。北有淮水,又南有溮水流入焉。東北距府二百七十里。領縣一:

      羅山州東。元信陽州治,后州縣俱廢。洪武元年十月置州於舊信陽縣,復置羅山縣屬焉。十年五月直隸汝寧府。成化十一年九月還屬州。北有淮水,又南有小黃河入焉。東南有大勝關巡檢司,與湖廣黃陂界。西南有九里關,好黃峴關,義陽三關之一,有巡檢司,與湖廣應山縣界。

      光州洪武初,以州治定城縣省入。四年二月改屬中都臨濠府。十三年仍來屬。北有淮水。又南有潢水,北流入淮水。西南有陰山關。西北距府三百里。領縣四:  光山州西南。南有石盤山。北濱淮。南有潢水,亦曰官渡河。又南有木陵關。西南又有白沙、土門、斗木嶺、黃土嶺、修善沖等五關,與湖廣麻城縣界。東南有牛山鎮(zhèn)巡檢司,后移於長潭。又有沙窩鎮(zhèn)巡檢司,后廢。

      固始州東北。南有白鹿崖。北濱淮。東有史河,西有淠河,俱入南直霍丘縣界,下流入淮。又東北有硃皋鎮(zhèn),與南直潁州界,有巡檢司。  息州西北。元息州,洪武四年二月屬中都臨濠府。尋降為縣,屬潁州。七年仍來屬。南濱淮。東北有汝水。北有楊莊店巡檢司,后移於縣東北之固城倉。

      商城州東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固始縣地置。南有金剛臺山。又東南有竹根山。東有大蘇山,灌水出焉,流入南直霍丘縣。又東有牛山河,即史河上源也。西南有五水關河。又南有五河,下流俱入於史河。又南有金剛臺巡檢司,本置金剛臺山下,嘉靖二十七年移於縣東南之水東案。又南有長嶺關,東南有松子關,俱接湖廣羅田縣界。

      南陽府元直隸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領州二,縣十一。距布政司六百八十里。

      南陽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唐王府。城南有精山。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有分水嶺,其水北流入於汝水,南流入於淯水。西南有臥龍岡。東有淯水,一名白河,下流至湖廣襄陽縣界入漢水。西南有湍水,西北有洱水,皆流入淯水。

      鎮(zhèn)平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北有五朵山,產銅。東有潦河,流入淯河。

      唐府東南。洪武三年以故比陽縣地置。南有唐子山。東北有大狐山,亦曰壺山,沘水所出。又西有黃淳水,又有泌水,下流皆入淯水。又東北有石夾口關。  泌陽府東。元為唐州治。洪武二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州廢,復置縣。東有銅山,泌水出焉。又北有潕水,東北有瀙水,下流俱入汝水。又象河關在縣東北,有巡檢司。

      桐柏府東南。本唐縣之桐柏鎮(zhèn)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縣,而移巡檢司於毛家集。東有桐柏山,淮水所經,下流至南直安東縣入海,行二千三百余里。又東有大復山。西北有胎簪山,淮水所出。又西有澧水,亦曰醴水,下流入泌水。  南召府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南陽縣南召堡置。北有丹霞山,一名留山。北有魯陽關,即三鴉路口也,與魯山縣界。有鴉路鎮(zhèn)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窪石口?! ∴囍菰勿h。洪武二年二月,縣廢。十三年十一月復置縣。十四年五月復省入州。南有析隈山。西北有白崖山。北有湍水,又東有涅水,亦名趙河,自北來入焉。東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三:

      內鄉(xiāng)州北少西。東有熊耳山,湍水所出。西南有淅水,又有丹水。又北有菊潭。東北有金斗山巡檢司,后廢。又西北有西硤口關巡檢司。又西南有黨子口關。又西有武關,路出陜西商州?! ⌒乱爸輺|南。西有清水,又有湍水,又北有沘水,東有棘水,皆流入於淯水。

      淅川州西。成化六年析內鄉(xiāng)縣地置。東南有太白山。又有丹崖山。東有均水,又西南有淅水,北有丹水俱流入焉,南入於漢水。西北有花園頭巡檢司,又有荊子口關。又西有峽口鎮(zhèn),南接湖廣均州界。

      裕州洪武初,以州治方城縣省入。東北有方城山,渚水出焉,下流入沘水。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二:

      舞陽州東北。汝水在縣北,舊入西平縣界,元末於渦河堨斷其流,使東歸潁,而西平之水始別為汝源。南有潕水,亦曰舞水,又有瀙水,下流俱入於汝寧府之汝水。西南有沙水,即水也。又北有澧水,下流歸故汝水。

      葉州北少東。北有黃城山,一名長城山,有汝水。又北有湛水,流入汝。東北有沙水,一名水,又名泜水,又北有昆水入焉,下流入於汝。又北有昆陽關。

      懷慶府元懷慶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領縣六。東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河內倚。永樂二十二年建衛(wèi)王府。正統(tǒng)三年除。八年,鄭王府自陜西鳳翔府遷此。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關。又有沁河,源出山西沁源縣,流入府境,下流至武陟入大河。又有丹河,自澤州流入,注於沁河。又西有柏鄉(xiāng)城,崇禎四年筑。

      濟源府西。元屬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府。南濱大河。西有王屋山,接山西垣曲縣界,濟水出焉。西北有琮山,溴水出焉。又東北有沁水,經兩山之間,一名枋口水。又西北有軹關。西有邵原鎮(zhèn)巡檢司。

      修武府東少北。西有沁水。

      武陟府東。大河在縣南。東有沁河,至南賈口入焉。又東北有蓮花池,萬歷十五年,沁河決此。又西北有寧郭城,景泰中筑。

      孟府南少西。元孟州。洪武初,以州治河陽縣省入。十年五月降為縣。西南濱大河?! 馗畺|南。元屬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屬府。南濱大河,溴水自西北流入焉。又西南有濟水,舊自濟源縣流經沇河鎮(zhèn),南注於河,后其道盡入河中。

      衛(wèi)輝府元衛(wèi)輝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八月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領縣六。東南距布政司一百六十里。

      汲倚。弘治四年八月建汝王府。嘉靖二十年除。隆慶五年二月建潞王府。北有衛(wèi)河,源出輝縣,下流至北直靜??h入海,行二千余里,又東北有淇門鎮(zhèn)。

      胙城府東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汲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新鄉(xiāng)府西南。北有衛(wèi)河。西北有清水。又西南有大河故道,正統(tǒng)十三年河決縣之八柳樹由此,尋塞。西有古沁河,永樂十三年后,時決時涸。

      獲嘉府西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鄉(xiāng)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大河舊在縣南。天順六年中,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縣界之流絕。北有清水,又有小丹河合焉?! ′扛?。元淇州,后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十二月降為縣。西北有淇水,又清水自東北流入焉,下流入於衛(wèi)河。

      輝府西北。元輝州,后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十二月降為縣。西有太行山。西北有白鹿山。又有蘇門山,一名百門山,山有百門泉,泉通百道,其下流為衛(wèi)水,故又名衛(wèi)源。又西南有清水。又西北有侯趙川、西有鴨子口二巡檢司。

      彰德府元彰德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閏七月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領州一,縣六。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安陽倚。永樂二年四月建趙王府。元末,縣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東北有韓陵山。西北有銅山,舊產銅。北有安陽河,本名洹水,自林縣流入,至北直內黃縣入衛(wèi)河。又北有濁漳水。

      臨漳府東北。元末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西有清、濁二漳水,合流於此,曰交漳口,入北直界。又有滏水,下流入於漳河。西南又有洹水。

      湯陰府南。元末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西有蕩水,經縣治北,下流入衛(wèi)水。  林府西,少南。元林州,后廢。洪武元年九月復置。二年四月降為縣。西北有隆慮山,亦曰林慮,洹水出焉。又西南有天平山。西有太行山。又北有濁漳水,自山西平順縣流入。

      磁州元治滏陽縣,屬廣平路,后州縣俱廢。洪武元年十一月復置州,屬廣平府。二年四月來屬。西北有神麇山,滏水出焉。又南有清漳水。北有車騎關巡檢司。南距府七十里。領縣二:

      武安州西北。元末廢。洪武元年十一月復置。東南有滏山,滏水出焉。西南有磁山,產磁石。東北有洺河,流入北直邯鄲縣界。又西有固鎮(zhèn)巡檢司。

      涉州西少北。元屬真定路,后廢。洪武元年十一月復置,屬真定府。二年四月來屬。南有涉水,即清漳水也,自山西黎城縣流入。又東北有偏店巡檢司,后移於縣西南之吾而峪口。

      汝州元屬南陽府。洪武初,以州治梁縣省入。成化十二年九月直隸布政司。東南有霍山。又有魚齒山,涉水出於此,入葉縣界。又西南有鳴皋山。又有空峒山。南有汝水。西有廣成澤。領縣四。東北距布政司四百九十里。

      魯山州西南。東有魯山。西有堯山,水所出,西南有波水流入焉。又西北有歇馬嶺關巡檢司。

      郟州東少南。東南有汝水,西有扈澗水流入焉?! 氊S州東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汝州地置。南有汝水,又有水。

      伊陽州西少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闕故縣置,析嵩及魯山二縣地益之。西有伊陽山。又有堯山,即天息山也,上有分水嶺,水出焉,俗又名沙水。又南有汝水。西有伊水。西南有上店鎮(zhèn)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常界嶺。又有普浗關巡檢司,廢。

      陜西《禹貢》雍、梁二州之域。元置陜西等處行中書省,治奉元路。又置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治甘州路。洪武二年四月置陜西等處行中書省。治西安府。三年十二月置西安都衛(wèi)。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wèi)為陜西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八,屬州二十一,縣九十有五。為里三千五百九十七。東至華陰,與河南、山西界。南至紫陽,與湖廣、四川界。北至河套,西至肅州。外為邊地。距南京二千四百三十里,京師二千六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二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六,口二百三十一萬六千五百六十九。弘治四年,戶三十萬六千六百四十四,口三百九十一萬二千三百七十。萬歷六年,戶三十九萬四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五十萬二千六十七。  西安府元奉元路,屬陜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為西安府。領州六,縣三十一:

      長安倚。治西偏。洪武三年四月建秦王府。北有龍首山。南有終南山。西南有太一山,又有子午谷,谷中有關。北有渭水,源出鳥鼠山,流經縣界,至華陰入黃河。又西有灃水。又西北有鎬水,合滮水,又南有潏水,亦曰氵穴水,合澇水,俱北流入渭。

      咸寧倚。治東偏。渭水在南。東有滻水,合霸水流入渭。

      咸陽府西北。舊治在渭河北,洪武二年徙於渭南。東北有涇水,東入渭。東南有灃水,北入渭。

      涇陽府北。西北有甘泉山。南有涇水,源自開頭山,流經縣界,至高陵縣入謂。又北有冶谷水,合清谷水,下流入謂。

      興平府西少北。南有渭水。

      臨潼府東少北。東南有驪山,有溫泉。北有渭水。西有潼水,又東有戲水,俱北入渭。又東有泠水,一曰零水,至零口鎮(zhèn)亦入渭。又南有煮鹽驛,舊產鹽?! ∥寄细畺|。元屬華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府。北有渭水。

      藍田府東南。南有七盤山,旁有纟爭坡,謂之七盤十二纟爭,藍關之險道。又有峣山。東南有藍田山,有關。西有霸水,西北有長水,亦曰荊溪,又南有輞谷水,亦曰輞川,俱注於霸水?! ∴偢髂?。南有牛首山,澇水出焉。北有渭水。西南有甘泉,西有氵美陂,俱流合澇水,注於渭。又灃水在南,合高觀谷、太平谷諸水,入長安縣界。

      盩厔府西南。西南有駱谷,谷長四百二十里,谷口有關。谷中有十八盤、又有柴家關二巡檢司。北有渭水。南有龍水,西南有黑水流入焉。又東有駱谷水,東南有芒水,并北入謂。

      高陵府東北。西南有渭水,涇水自西北流合焉。

      富平府東北。元屬耀州。萬歷三十六年改屬府。西南有荊山。西北有漆沮水,舊經白水縣南入洛,自鄭渠堙廢,不復東入洛矣。東北有美原巡檢司,尋廢。

      三原府北少東。元屬耀州。弘治三年十一月改屬府。西北有堯門山。東北有漆沮水。西有清水,下流注於渭。

      醴泉府西北。元屬乾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府。西北有九峻山,又有武將山。東有涇水,又有甘谷水,流合焉。

      華州南有少華山。北有渭水,與同州界。西有赤水,分大小二流,又有石橋水,俱北注渭。西距府二百里。領縣二:

      華陰州東。南有華山,亦曰太華,即西岳也。東有牛心谷。西南有車箱谷。東北有大河,自朝邑縣流入,至渭口,與渭水合,所謂渭汭也。南有敷水,北入渭。東北有潼水,入於大河。東有潼關。洪武七年置潼關守御千戶所。九年十一月升為衛(wèi),屬河南都司。永樂六年直隸中軍都督府。

      蒲城州西北。東有洛水。又西有西鹵池,南有東鹵池,舊產鹽。

      商州洪武七年五月降為縣。成化十三年三月仍為州。東南有商洛山。西有熊耳山,伊水所出。南有丹崖山,舊產銅。又有冢嶺山,洛水所出,下流至河南汜水縣入大河。又南有丹水,流入河南內鄉(xiāng)縣界。東有武關、西有秦嶺二巡檢司。又東有龍駒寨。西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領縣四:

      商南州東少南。成化十三年三月以商縣之層峰驛置,尋徙治於沭河西。西南有兩河,即丹水也,東有沭河,南有挾川,俱入焉。東有富水堡巡檢司。

      雒南州北少東。元曰洛南,屬商州。洪武七年五月改屬華州。成化十三年三月復來屬。天啟初,改洛為雒。東北有魚難山,魚難水出焉,西北有玄扈山,玄扈水出焉,俱北入於洛。東南有三要、東北有石家坡二巡檢司。

      山陽州南少東。本商縣之豐陽巡檢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為縣,而移巡檢司於縣東南之漫川里,仍故名。東南有天柱山。西南有甲河,流入湖廣上津縣界,注於漢水。又東有竹林關巡檢司。

      鎮(zhèn)安州西南。景泰三年以咸寧縣野豬坪置,屬府。天順七年二月遷治謝家灣。成化十三年三月改屬州。西有泎水,合縣南洵水入洵陽縣界,注於漢江。北有舊縣、西有五郎壩二巡檢司。

      同州北有商原。南有渭水。西南有沮水,一名洛水。西南距府二百六十里。領縣五:  朝邑州東。東有大河。南有渭水。又有洛水,舊自縣南經華陰縣西北葫蘆灘入謂;成化中,自縣南趙渡鎮(zhèn)徑入於河,不復入渭。東北有臨晉關,一名大慶關,即浦津關也,舊屬浦州,洪武九年八月來屬。有浦津關巡檢司。

      郃陽州東北。東有黃河。  韓城州東北。西有梁山,一名呂梁山,濱大河。東北有龍門山,夾河對峙。

      澄城州北,西有洛水?! “姿菸鞅?。南有故城。洪武初,徙於今治。西有洛水,白水流入焉。西北有馬蓮灘巡檢司。

      耀州東有沮水,西有漆水流入焉。又有清水,流入三原縣界。南距府百八十里。領縣一:

      同官州東北。北有神水峽,峽內有金鎖關巡檢司。又西北有北高山,漆水出焉,東南流與同官川水合。又東有沮水,南有安公谷水,其下流合於沮水。

      乾州西北有梁山,接岐山縣界。其南有漠谷,漠谷水經其下,流為武水。又東北有甘谷水。又西有武亭水。東南距府百六十里。領縣二:

      武功州西南。西南有太白山,又有武功山。東南有忄享物山。南有渭水。又西有漠谷水,又有武亭水,自縣東北流合焉。俱匯於湋水。

      永壽州北。東有涇水。西南有錦川河,下流為漠谷水。有土副巡檢司。又有穆陵關。

      邠州元直隸陜西行省。洪武中來屬,以州治新平縣省入。北有涇水。西南有白土川,亦名漆水,東南注於渭水。與入洛之漆異。東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領縣三:

      淳化州東。南有黃嵚山。西有涇水。東有清水,南流入耀州界?! ∪輺|北。成化十三年九月析淳化縣地置。東南有石門山。東有三水河,一名汃水,西南流入涇水。東南有石門巡檢司。

      長武州西北。萬歷十一年三月以邠州宜祿鎮(zhèn)置。北有涇水,自涇州流入。南有汭水,一名宜祿水,亦自涇州流入,徑縣東??阪?zhèn),與黑水河合,入於涇水。西有窯店巡檢司,本名宜祿,治宜祿鎮(zhèn)。弘治十七年遷於正東之冉杏,仍故名。萬歷十一年又遷,更名。

      鳳翔府元屬陜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因之。領州一,縣七。東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P翔倚。永樂二十二年建鄭王府。正統(tǒng)八年遷於河南懷慶府。東北有杜陽山,杜水所出。西北有雍山,雍水出焉,下流合漆水入渭。又東南有橫水,亦曰橫渠,東入渭。

      岐山府東。東北有岐山。又有梁山。又北有武將山。南有渭水,西北有岐水,又東有湋水,俱流入扶鳳縣界。又南有斜谷水,北入渭?! 氹u府西南。東南有陳倉山。西南有大散嶺,大散關在焉。又有和尚原,接鳳縣界。南有渭河,東有汧河流入焉。又東南有箕谷水,有洛谷水,俱北入渭。西南有益門鎮(zhèn)二里散關、東南有虢川二巡檢司。又東南有金牙關。

      扶鳳府東。西南有渭河。東有漆河,又有雍水自東南流入焉,又南有湋河,俱流入武功縣界。

      郿府東南。元屬奉元路。洪武二年來屬。西有衙嶺山,褒水出其南,流入沔,斜水出其北,流入渭。西有五丈原。又西南有斜谷,南入漢中,有斜谷關。北有渭水。

      麟游府東北。西有漆水,南有麟游水,下流俱入於渭。西南又有杜水,亦曰杜陽川,東入漆。西北有石窯關巡檢司。

      汧陽府西少北。元屬隴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府。舊治在縣西,嘉靖二十七年徙於今治。南有汧河?! ‰]州元屬鞏昌總帥府。延祐四年十一月省州治汧源縣入州。洪武二年來屬。西北有隴山,上有關曰隴關,亦曰大震關,一名故關,有故關大寨巡檢司。又有安夷關,亦曰新關。又西有小隴山,一名關山。又西南有岍山,汧水出焉。南有吳山,即吳岳,古文以為岍山。西南有白環(huán)谷,白環(huán)水出焉。西有弦蒲藪,汭水出焉,下流合於涇水。南有渭水。西南有方山原。又南有隴安、西南有香泉二巡檢司。東南距府百八十里。

      漢中府元興元路,屬陜西行省。洪武三年五月為府。六月改名漢中府。領州一,縣八。東北距布政司九百六十里。

      南鄭倚。萬歷二十九年十月建瑞王府。西南有巴嶺山,南連孤云、兩角、米倉諸山,達四川之巴州。南濱漢水,又曰沔水,源自嶓冢,經縣界,下流至湖廣漢陽府入大江。又有沮水,漢水別源也,又西北有褒水,俱流入漢水。南有青石關巡檢司?! “歉鞅?。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南鄭縣,后復置。東北有褒谷,自此出連云棧,北抵斜谷之道也。南有沔水,即漢水也。又有廉水,又城東有褒水,西南有讓水,一名遜水,下流俱入沔水。北有雞頭關巡檢司。又有虎頭關。西北有漢陽關?! 〕枪谈畺|少北。南有漢水。東北有壻水,又名智水,下流入漢水。又西北有黑水,或云即褒水之上源。

      洋府東南。元洋州。洪武三年降為縣。十年六月省入西鄉(xiāng),后復置。北有興勢山。東有黃金谷。南有漢水。西北有壻水,西有灙水,亦曰駱谷水,又東有酉水,俱南入漢。

      西鄉(xiāng)府東南。東有饒風嶺,有關。北有漢水。東有洋水,即清涼川也,西北合木馬河入漢。東南有鹽場關、西南有大巴山、東北有子午鎮(zhèn)三巡檢司。

      鳳府西北。元鳳州。洪武七年七月降為縣。南有武都山。北有嘉陵江,源出縣之嘉陵谷,下流至四川巴縣入於大江。又東有大散水,亦注於嘉陵江。東北有清風閣巡檢司。南有留壩巡檢司,后遷廢丘關,又遷柴關,仍故名。南有仙人關。西有馬嶺關。

      沔府西。元沔州,屬四川廣元路。洪武三年改屬漢中府,省州治鐸水縣入州。七年七月降為縣。十年六月省入略陽,后復置。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屬寧羌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仍屬府。北有鐵山。東南有定軍山。南有漢水。西有沮水,又有大安水,南入於漢。西南有大安縣,洪武初廢。又西有石頂關。  寧羌州本寧羌衛(wèi)。洪武三十年九月以沔縣之大安地置。成化二十一年六月置州,屬府。東北有五丁山,亦曰金牛峽。北有嶓冢山,漢水出焉,亦曰漾水,下流至湖廣漢陽縣合大江。又東有嘉陵江,西有西漢水合焉。西南有白水,自洮州衛(wèi)流經此,亦曰葭萌水,有白水關,其下流至四川昭化縣合於嘉陵江。又東北有浕水,流入漾水,謂之浕口。又東有沮水。北有陽平關巡檢司。東北距府三百里。領縣一:

      略陽州北。元屬沔州。洪武三年屬府。成化二十一年六月改來屬。西有盤龍山。東南有飛仙嶺,棧道所經也。東有沮水,為漢水之別源。南有嘉陵江,西北有犀牛江,即西漢水也。又西有白水江。東北有九股樹、西有罝口二巡檢司。又西北有白水鎮(zhèn)巡檢司,后廢。

      延安府元延安路,屬陜西行省。洪武二年五月為府。領州三,縣十六。南距布政司七百四十里。

      膚施倚。東有延水,又有清化水流入焉。

      安塞府西北。西有洛水。北有延水,出縣西北之蘆關嶺,又東南有西川水,北有金明川,俱流入焉。又北有塞門守御千戶所,洪武十二年置。西南有敷政巡檢司。

      甘泉府西南。北有野豬峽。西有洛河,南有伏陸水流入焉。又東北有庫利川。

      安定府東北。北有高柏山,懷寧河出焉,東流入於無定河。西北有白洛城,洪武三年筑。

      保安府西北。西南有洛河,有吃莫河流入焉。北有大鹽池。又西有靖邊守御千戶所,隆慶元年二月置。北有順寧巡檢司。

      宜川府東。南有孟門山,在大河中流。又西南有銀川水,北有汾川水,西南有丹陽諸川,俱流入大河?! ⊙哟ǜ畺|少北。東濱大河。北有吐延川,合清澗水,流注於大河。又東北有永寧關,臨河。

      延長府東。東濱河。南有延水,流入大河。

      青澗府東北。元屬綏德州。嘉靖四十一年改屬府。東有黃河,東北有無定河流入焉。又西有青澗河。

      鄜州東有洛水,南與單池水合,又名三川水。西有直羅巡檢司。北距府百八十里。領縣三:

      洛川州東南。西南有洛水。東南有鄜城巡檢司。

      中部州南。北有橋山,亦曰子午嶺,沮水出焉。西北有谷河及子午水,俱入於沮水。又東北有洛水。

      宜君州南。西南有玉華山,又有鳳凰谷。東有洛水。東北有沮水?! 〗椀轮莺槲涫晡逶率∪敫髲椭?。南有魏平關。東有黃河。城東有無定河,一名奢延水,亦曰水,西北有大理水流入焉。東北有官菜園渡口巡檢司。西南距府三百六十里。領縣一:

      米脂州北。西有無定河。有大理水,又有小理水,西北有明堂川,俱流入無定河。北有碎金鎮(zhèn)、西南有克戎寨二巡檢司。又西有銀州關,成化七年修筑。

      葭州洪武七年十一月降為縣,屬綏德州。十三年十一月復升為州,屬府。東濱大河,西有葭蘆河,城東有真鄉(xiāng)川流合焉。西南距府五百八十里。領縣三:  吳堡州南。元屬州。洪武七年十一月改屬綏德,尋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還屬。東濱河。

      神木州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北有楊家城,正統(tǒng)五年移縣治焉。成化中,復還故治。南有大河。北有濁輪川。西南有屈野川。

      府谷州東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濱大河,北有清水川入焉?! c陽府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五月直隸行省。領州一,縣四。東南距布政司五百七十里。

      安化倚。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慶王府。二十六年遷於寧夏衛(wèi)。元省。洪武中復置。東北有白於山,洛水所出。又城東有東河,西有西河,流合焉,下流為馬蓮河。又西有黑水河,源出縣北之太白山,下流至長武縣合於涇河。東北有槐安、北有定邊二巡檢司。又西南有驛馬關、又有靈州、又有大鹽池三巡檢司,廢。

      合水府東南。東有建水,西有北岔河,流合焉,謂之合水,西南入馬蓮河。又東北有華池水,有平戎川流合焉,東入鄜州之洛河。有華池巡檢司。

      環(huán)府西北。元環(huán)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初,降為縣,來屬。西有環(huán)河,出縣北青岡峽,下流為府城之西河。又南有黑水河,又有堿河,西南有甘河,俱注於環(huán)河。又西有葫蘆泉。西北有清平關。西北有安邊守御千戶所,弘治中置。  真寧府東南。元屬寧州。萬歷二十九年改屬府。西有馬蓮河。南有大陵、小陵諸水,即九陵川之上源也。東有雕山嶺巡檢司。

      寧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中來屬。東有橫嶺,又有九龍川,亦曰寧江,亦曰九陵川,西南流,會上流群川,而南注於涇河。東北有襄樂巡檢司。北距府百五十里。

      平涼府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三年五月直隸行省。領州三,縣七。東南距布政司六百五十里。

      平涼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安王府。永樂十五年除。二十二年,韓王府自遼東開原遷此。西南有可藍山。西有崆峒山。又有笄頭山,涇水出焉,下流至高陵縣入渭。又西有橫河,東有湫峪河,俱流入涇河。又西有群牧監(jiān)。洪武三十年置陜西行太仆寺。永樂四年置陜西苑馬寺,領長樂等六監(jiān),開成等二十四苑,俱在本府及慶陽、鞏昌境內。正統(tǒng)三年又并甘肅苑馬寺入焉。又東有通梢關。

      崇信府東南。北有汭水。西南有赤城川,南有白石川流合焉。下流合於涇水。  華亭府南。西有小隴山。西北有瓦亭山,有瓦亭關巡檢司,所謂東瓦亭也。東北有涇河。東南有汭水。又東南有三鄉(xiāng)鎮(zhèn),北有馬鋪嶺二巡檢司。

      鎮(zhèn)原府東北。元鎮(zhèn)原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初,降為縣,來屬。西北有胡盧河,分二流,一北注於黃河,其支流東南注於涇河。南有高平川,流入胡盧河。西有安平寨巡檢司。西北有蕭關。西南有木峽關。又西有石峽關。南有驛藏、木靖二關。

      隆德府西南。元屬靖寧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府。東有好水,西流與苦水合。西北有武延川,流入好水。東南有捺龍川,流入苦水。

      涇州元直隸陜西行省。洪武三年以州治涇川縣省入,來屬。舊治在涇水北。今治本皇甫店,洪武三年徙於此。北有涇河,有汭水。東有金家凹巡檢司。西北距府百五十里。領縣一:

      靈臺州東南。西北有白石原。東北有三香水,一名三交川,下流至邠州合涇水。又西南有細川水,東北流合於三交川。

      靜寧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中來屬。南有隴山。北有橫山,即隴山支阜。南有水洛川,一名石門水,下流至秦州入略陽川。又西有苦水河,即高平川之上源。東距府二百三十里。領縣一:

      莊浪州東南。元莊浪州,直隸陜西行省。洪武三年屬鳳翔府。八年三月降為縣,來屬。西有苦水川?! 」淘荼竟淘赜羲?,景泰三年以故原州城置。成化四年升為衛(wèi)。弘治十五年置州,屬府。西南有六盤山,上有六盤關,東北有清水河出焉,下流合鎮(zhèn)原縣之胡盧河。又北有黑水,北流入於大河。又東西有二朝那湫,其下流注於高平川。南有開成州,元直隸陜西行省,治開成縣。洪武二年省州,以縣屬平涼府。成化三年廢縣。又東南有廣安州,元屬開成州,洪武二年省。又西有甘州群牧所,永樂中置。又西北有西安守御千戶所,成化五年以舊西安州置。北有鎮(zhèn)戎守御千戶所,成化十二年以葫蘆峽城置。東北有平虜守御千戶所,弘治十四年以舊豫望城置。又北有下馬關,嘉靖五年置。東南距府百七十里。

      鞏昌府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四月直隸行省。領州三,縣十四。東距布政司千六十里?! ‰]西倚。西有首陽山,上有關。北濱渭水,東有赤亭水,西流入焉?! “捕ǜ薄Tㄎ髦?,屬鞏昌總帥府。至正十二年三月改名安定州。洪武十年降為縣,屬府。北有車道峴。西有西河,東有東河,流合焉。北有巉口巡檢司。

      會寧府東北。元會州,屬鞏昌總帥府。至正十二年三月改為會寧州。洪武十年降為縣,屬府。東有響水,北流入大河。東有青家巡檢司。

      通渭府東北。北濱渭,西有華川,東流入焉。

      漳府南。西南有故城。今治,正統(tǒng)中所徙。西北有西傾山。南有漳水,北流入渭。東南有鹽井。

      寧遠府東。南有太陽山,舊產鐵。北有桃花峽,兩山夾峙,渭水經其中。西有廣吳水,又有山丹水,俱源出岷州,并流北注渭。

      伏羌府東。西南有硃圉山,俗名白崖山。北有渭水,西南有永寧河,西有洛門川,俱東北注於渭。

      西和府東南。元西和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十年降為縣,屬府。舊治在西南白石鎮(zhèn),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祁山。南有黑谷山,上有關。西北有西漢水,亦曰鹽官水。西南有濁水,即白硃江也。東北有鹽井。

      成府東南。元成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十年降為縣,屬府。西北有仇池山。東南有西漢水。西南有濁水,又西有建安水,又有洛谷川,俱流入西漢水。又東有泥陽水,下流至徽州界入嘉陵江。又北有黃渚關巡檢司。

      秦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屬府,省州治成紀縣入州。西南有嶓冢山,西漢水出焉,下流至寧羌州合嘉陵江。東北有渭水,有秦水東流入渭。又西有西谷水,下流入西漢水。又南有籍水,西南有段谷水流入焉。又東有長離水,即瓦亭川下流也,俱流入於渭。南有高橋巡檢司。又有石榴關。又有現子關。西距府三百里。領縣三:

      秦安州北。東有大隴山。又東北有瓦亭山,所謂西瓦亭也。城南有渭水。又西有隴水,瓦亭川自東北流合焉。又東有松多川,下流入於秦水。又東有隴城關巡檢司?! ∏逅輺|。東有隴山,有盤嶺巡檢司。西南又有小隴山。西有渭水。東有秦水,南有清水流入焉?! 《Y州西南。元禮店文州軍民元帥府,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十一月置禮店千戶所。十一年屬岷州衛(wèi)。十五年改屬秦州衛(wèi)。成化九年十二月置禮縣於所城,屬州。故城在東。洪武四年移於今治。東南有西漢水。西南有岷峨山,岷江出焉,東南流入階州界合於西漢水。又西有漩水鎮(zhèn)、南有板橋山二巡檢司。

      階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四年降為縣,屬府。十年六月復為州。舊城在東南坻龍岡上。今城,洪武五年所置。北有白水江。東北有犀牛江,即西漢水也。又西北有羌水,下流合白水江。又東有七防關巡檢司。西北距府八百里。領縣一:

      文州東南。元文州。至元九年十月置,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降為縣,屬府。十年六月改屬州。二十三年三月省。成化九年十二月復置,仍屬州。東南有青唐嶺,路入四川龍安府。東有白水,西有黑水,流合焉。又北有羌水,一名太白水。東有文縣守御千戶所,本文州番漢千戶所,洪武四年四月置。二十三年改文縣守御軍民千戶所。成化九年更今名。又東有玉壘關。西北有臨江關。

      徽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十年六月降為縣,屬府,后復升為州。東南有鐵山。南有嘉陵江,又有河池水流入焉。又南有虞關巡檢司。西南有小河關。西北距府四百八十里。領縣一:

      兩當州東。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徽縣,后復置,屬州。南有嘉陵江。

      臨洮府元臨洮府,屬鞏昌總帥府。泰定元年九月改為臨兆路。洪武二年九月仍為府。領州二,縣三。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六十里。

      狄道倚。西南有常家山,與西傾山相接。北有馬寒山,浩尾河出於其北,阿干河出於其南,俱東流入大河。又西南有洮河,自洮州衛(wèi)流入。又東有東峪河,南有邦金川,皆流會洮河。北有摩云嶺巡檢司。又北有打壁峪關,有結河關。南有南關,有下襯關,有八角關、十八盤關。西有三坌關,有分水嶺關。

      渭源府東少南。西有南谷山,渭水所出。又有鳥鼠山,渭水所經,東至華陰縣入大河。又西有分水嶺,東流者入渭,西流者入洮,上有分水嶺關巡檢司。又西南有五竹山,清源河出焉,逕縣東南入渭。

      蘭州元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來屬。成化十三年九月復為州。建文元年,肅王府自甘州衛(wèi)遷此。南有皋蘭山。北濱大河,所謂金城河也,湟水自西,洮水、阿干河俱自南,先后流入焉。又西南有漓水,合於洮水。北有金城關,下有鎮(zhèn)遠浮橋,有河橋巡檢司。西北有京玉關,南有阿干鎮(zhèn)關。西南有鳳林關。南距府二百十里。領縣一:

      金州東少南。元金州,屬鞏昌總帥府。洪武二年九月降為縣,屬府。成化十三年改屬州。舊城在南,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大河,東北流亂山中,入靖虜衛(wèi)界。又南有浩尾河,一名閃門河,入於大河。東北有一條城,萬歷二十五年置。

      河州元河州路,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河州衛(wèi),屬西安都衛(wèi)。六年正月置河州府,屬陜西行中書省。七年七月置西安行都衛(wèi)於此,領河州、朵甘、烏斯藏三衛(wèi)。八年十月改行都衛(wèi)為陜西行都指揮使司。九年十二月,行都指揮使司廢,衛(wèi)屬陜西都指揮使司。十年分衛(wèi)為左右。十二年七月,府廢,改左衛(wèi)于洮州,升右衛(wèi)為軍民指揮使司。成化九年十二月置州,屬府,改軍民指揮使司為衛(wèi)。西南有雪山,與洮州界。西北有小積石山,上有關。大河自塞外大積石山東北流,逕此,又逕榆林衛(wèi)北,折而南,與山西中流分界,至潼關衛(wèi)北,折而東,入河南界,回環(huán)陜西境四千余里。南有大夏河,即漓水也,亦曰白石川。又西北有積石州,元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改置積石州千戶所。西南有貴德州,元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八年正月改置歸德守御千戶所。又南有寧河縣,東北有安鄉(xiāng)縣,元俱屬河州路,洪武三年廢,六年復置。十二年復廢。又東南有定羌巡檢司。東北距府百八十里?! §`州元屬寧夏府路。洪武三年罷。弘治十三年九月復置,直隸布政司。大河在城北,洛浦河自南流入焉。南有小鹽池。距布政司九百九十三里。

      興安州元金州,屬興元路。萬歷十一年八月更名。二十三年直隸布政司。舊治漢水北,后遷水南。萬歷十一年又遷故城南三里許。北有漢水。又西有衡河,亦曰恒河,下流入漢江。東北有乾祐關巡檢司,廢。領縣六。西北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平利州南少東。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屬四川大寧州。五年二月來屬。十年六月復省,后復置。東有女媧山,灌溪水出焉,西北與黃洋河合,入於漢。南有鎮(zhèn)坪巡檢司。

      石泉州西。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屬四川大寧州。五年二月來屬。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十八盤山,有漢江。西有饒風河,東有遲河,俱入漢。又西有饒風嶺巡檢司,本治縣東遲河口,后遷下饒風鋪,更名。

      洵陽州東。元末省。洪武三年復置。五年二月來屬。東北有水銀山,產水銀、硃砂。南有漢江,東有旬水流入焉。又有乾祐河,自西北流入旬水。東有閭關、西北有三岔二巡檢司。

      漢陰州西少北。元末省。洪武三年復置。十年六月省入石泉縣,后復置,屬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屬漢中府。萬歷十一年還屬州。南有漢水。東北有直水,又有恒河,俱流入漢水。又西有方山關。

      白河州東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洵陽縣白河堡置,屬湖廣鄖陽府。十三年九月來屬。北有漢江,東入湖廣鄖西縣界。南有白石河,分二流,俱北注於漢?! ∽详栔菸髂?。正德七年十一月以金州紫陽堡置。初治紫陽灘之左,嘉靖三十五年遷於灘右。西有漢江。  洮州衛(wèi)元洮州,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洮州軍民千戶所,屬河州衛(wèi)。十二年二月升為洮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屬陜西都司。西南有西傾山,桓水出焉,下流為白水江,又漒川亦出焉,一名洮水。又北有石嶺山,上有石嶺關。東有黑松嶺,上有松嶺關。又東有黑石關、三岔關、高樓關。北有羊撒關。西南有新橋關、洮州關。東南有舊橋關。南距布政司千六百七十里?! ♂褐菪l(wèi)元岷州,以舊祐川縣地置,屬吐番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岷州千戶所,屬河州衛(wèi)。十一年七月升為衛(wèi),屬陜西都司。十五年四月升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二十四年又置州,改軍民指揮使司為衛(wèi)。四十年閏五月,州廢,仍置軍民指揮使司。洪武二十四年建岷王府。二十六年遷云南。北有岷山,洮河經其下。南有白水,一名臨江。又東有石關。東北有鐵州,元屬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鐵城千戶所,屬河州衛(wèi),后廢。領所一。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

      西固城守御軍民千戶所衛(wèi)南。本西固城千戶所,洪武七年三月置,屬鞏昌府。十五年四月改置,來屬。南有白水。北有化石關。西北有平定關。

      榆林衛(wèi)成化六年三月以榆林川置。其城,正統(tǒng)二年所筑也。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經衛(wèi)南,為三岔川流入焉。又北有大河,自寧夏衛(wèi)東北流經此,西經舊豐州西,折而東,經三受降城南,折而南,經舊東勝衛(wèi),又東入山西平虜衛(wèi)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環(huán)之,所謂河套也。洪武中,為內地。天順后,元裔阿羅出、毛里孩、孛羅出相繼居之。西南有鹽池,舊屬寧夏衛(wèi),嘉靖九年來屬。又衛(wèi)東有長鹽池、紅鹽池。西有西紅鹽池、鍋底池。又東有長樂堡,分轄雙山等十二營堡,為中路。又有神木堡,分轄鎮(zhèn)羌等九營堡,為東路。西有安邊營,分轄永濟等十二營堡,為西路。俱成化后置。又北有邊墻,成化九年筑,長一千七百七十余里,東起清水營,接山西偏頭關界,西抵定邊營,接寧夏花馬池界。南距布政司千一百二十里。

      寧夏衛(wèi)元寧夏府路,屬甘肅行省。洪武三年為府。五年,府廢。二十六年七月置衛(wèi)。二十八年四月罷。永樂元年正月復置。洪武二十六年,慶王府自慶陽府遷此。西有賀蘭山。又西南有峽口山,黃河流其中,一名青銅硤。黃河出硤東流,亦曰三岔河。又東有黑水河,南有清水河,即葫蘆河下流也,俱注於黃河。有寧夏群牧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置。領千戶所四。東南距布政司千四百里。

      靈州守御千戶所衛(wèi)東南。洪武十六年十月置,治在河口。宣德三年二月徙於城東。弘治十三年九月復置靈州於所城。

      興武守御千戶所衛(wèi)東南。正德元年以興武營置。

      韋州守御千戶所衛(wèi)東南。弘治十年以故韋州置。西有大蠡山。南有小蠡山。東有東湖。

      平虜千戶所衛(wèi)北少東。嘉靖三十年以平虜城置。東北有老虎山,濱大河。北有鎮(zhèn)遠關。

      寧夏前衛(wèi)在寧夏城內,洪武十七年置。

      ○寧夏左屯衛(wèi)

      寧夏右屯衛(wèi)亦俱在寧夏城內,洪武二十五年二月置,后廢。三十五年十二月復置。

      寧夏后衛(wèi)本花馬池守御千戶所,成化十五年置。正德元年改衛(wèi)。其城,正統(tǒng)九年所筑也。東北有方山。西有花馬池。西北有大鹽池。又西有小鹽池。東有長城關,正德初置。東南距布政司千一百二十里。

      寧夏中衛(wèi)元應理州,屬寧夏府路。洪武三年州廢。永樂元年正月置衛(wèi)。西有沙山,一名萬斛堆。大河在南。又西南有溫圍水,流入大河。又有裴家川。又東南有鳴沙州,元屬寧夏府路。洪武初廢。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十里。

      靖虜衛(wèi)正統(tǒng)二年以故會州地置,屬陜西都司。南有烏蘭山,上有烏蘭關。北有大河。西南有祖厲河,東北有亥刺河,皆注於大河。西南有會寧關。南距布政司千二百二十里。

      陜西行都指揮使司元甘肅等處行中書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十一月置甘肅衛(wèi)。二十五年罷。二十六年,陜西行都指揮使司自莊浪徙置於此。領衛(wèi)十二,守御千戶所四。距布政司二千六百四十五里。

      甘州左衛(wèi)倚。元甘州路。洪武初廢。二十三年十二月置甘州左衛(wèi)。二十七年十一月罷。二十八年六月復置。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建肅王府。建文元年遷於蘭縣。西南有祁連山。西北有合黎山。東北有人祖山,山口有關,曰山南,嘉靖二十七年置。又東北有居延海。西有弱水,出西南山谷中,下流入焉。又有張掖河,流合弱水,其支流曰黑水河,仍合於張掖河。又東南有盧水,亦曰沮渠川。

      甘州右衛(wèi)、甘州中衛(wèi)俱洪武二十五年三月置。

      甘州前衛(wèi)、甘州后衛(wèi)俱洪武二十九年置。四衛(wèi)俱與甘州左衛(wèi)同城。

      肅州衛(wèi)元肅州路,屬甘肅行省。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置衛(wèi)。西有嘉峪山,其西麓即嘉峪關也。弘治七年正月扁關曰鎮(zhèn)西。西南有小昆侖山,亦曰雪山,與甘州山相接。北有討來河,東會於張掖河。西南有白水,又西北有黑水,東南有紅水,俱流入白水,下流入西寧衛(wèi)之西海。又東北有威虜衛(wèi),洪武中置,永樂三年三月省。東距行都司五百十里。

      山丹衛(wèi)元山丹州,直隸甘肅行省。洪武初廢。二十三年九月置衛(wèi),屬陜西都司,后來屬。東南有焉支山。西有刪丹河,即弱水也。北有紅鹽池。西距行都司百八十里。

      永昌衛(wèi)元永昌路,屬甘肅行省,至正三年七月改永昌等處宣慰司。洪武初廢。十五年三月置衛(wèi),屬陜西都司,后來屬。北有金山,麗水出焉。西南有白嶺山,亦曰雪山。西有水磨川,上有水磨關。又東南有蹇占河。西北距行都司三百十里?! 鲋菪l(wèi)元西涼州,屬永昌路。洪武九年十月置衛(wèi),屬陜西都司,后來屬。南有天梯山,三岔河出焉。東南有洪池嶺。又東北有白亭海,有潴野澤。又西有土彌干川,即五澗水也,亦出天梯山,下流合於三岔河。又東有雜木口關。又有涼州土衛(wèi),洪武七年十月置。西北距行都司五百里。

      鎮(zhèn)番衛(wèi)本臨河衛(wèi),洪武中,以小河灘城置。三十年正月更名。建文中罷。永樂元年六月復置。西有黑河,即張掖河下流也。又東有三岔河。南有小河。西有鹽池。西南有黑山關。西距行都司五百五十里。

      莊浪衛(wèi)洪武五年十一月以永昌地置。十二年正月置陜西行都指揮使司於衛(wèi)城。二十六年,行都司徙於甘州。建文中,改衛(wèi)為守御千戶所。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復改所為衛(wèi),屬陜西都司,后來屬。東有大松山。其北有小松山。西有分水嶺,南出者為莊浪河,北出者為古浪河。又南有大通河,與莊浪河合,北流經衛(wèi)西,入於沙漠。北距行都司九百四十里。

      西寧衛(wèi)元西寧州,直隸甘肅行省。洪武初廢。六年正月置衛(wèi)。宣德七年十一月升軍民指揮使司,屬陜西都司,后來屬。西南有小積石山,與河州接界。東南有峽口山,亦曰湟峽。南有大河,自西域流入,回環(huán)於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四布政司,及南直隸之地,幾至萬里,至淮安府清河縣,南合長淮,又東至安東縣南入於海。又北有湟水,即蘇木連河也,東入大河。又西南有賜支河,又城北有西寧河,皆流入大河。又西北有浩亹水,西南有宗哥川,俱流合於湟水。又西有西海,亦名卑禾羌海,俗呼青海。西北有赤海。又有烏海鹽池。東南有綏遠關。西北距行都司千三百五十里?! ∧氩赜羲灸氡钡?。洪武十一年三月置莊浪分衛(wèi)。七月改置碾北衛(wèi),后廢,而徙西寧衛(wèi)右千戶所於此。成化中更名。南有碾伯河。西北距行都司千二百三十里。

      沙州衛(wèi)元沙州路,屬甘肅行省。洪武初廢。永樂元年置衛(wèi)。正統(tǒng)間廢。南有鳴沙山。東南有三危山。又東有龍勒山,又有渥洼水。西有瓜州,元屬沙州路,洪武初廢。東距行都司千三百六十里。

      鎮(zhèn)夷守御千戶所洪武三十年以甘州衛(wèi)地置。建文二年罷。永樂元年復置所,舊在西北,天順八年移於今治。南有黑河,即張掖河也。西南有鹽池。北有兔兒關。東南距行都司三百里。

      古浪守御千戶所正統(tǒng)三年六月以莊浪衛(wèi)地置。古浪河在東。又南有古浪關。東有石峽關。東南距行都司六百四十里。

      高臺守御千戶所景泰七年以甘州衛(wèi)之高臺站置。弱水在北。又西有合黎山。西南有白城山。東南距行都司一百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