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大義覺迷錄 奉旨問訊曾靜口供十三條 十一、這“山崩川竭”的傳言到底是何等之事?

    作者: 《大義覺迷錄》雍正皇帝
      【原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在湖南供稱“山崩川竭,是傳聞泰山崩四十里,至于川并未竭,因筆頭不謹,弄文致誣”等語。這泰山崩四十里之說,影響全無,你將傳說筆之于書,已極悖逆了,況川竭之事,并無傳說,而遂連類。并及這“山崩川竭”,是何等之事,竟可以筆頭播弄得么?乃僅以“不謹”二字,輕忽戲玩之詞掩飾此罪,如何使得呢?但所聞必有所自,你須據(jù)實供出。

      曾靜供:“山崩”之說,雖有傳聞,彌天重犯今日萬死,記想個人不出?!按ń摺敝`,彌天重犯今日實實該死。蓋尋常說話,猶庸言之謹,一涉不實,不惟于道理有礙。于心不能無愧,抑且當面受人訶責不小。此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如何可以輕易掠過,且以庶人小民之賤,而上議國家事體,即有實據(jù),猶不免出位冒干之罪,況既復(fù)妄,虛中更虛。即此一項,已足粉骨莫償了。而前供猶僅以“筆頭不謹”,蓋過是身陷于罪,而竟不自知其罪之大小輕重矣,今日省悟,萬死何辭?!  咀g文】

      問曾靜:旨意問你,在湖南你招供有“山崩塌,江干涸,是傳聞泰山崩塌了四十里,至于江,并未干涸,因下筆不謹慎,使文章出現(xiàn)錯誤”等說法。這泰山崩塌四十里的說法,沒有一點根據(jù),你將傳言寫到書信中,已經(jīng)極為狂悖逆亂了,而江河干涸之事并無傳說,卻也連帶一塊寫入。這山崩塌江河干涸是多么重大的事,竟然可以隨意在筆頭胡寫嗎?你卻僅僅用“不謹”兩個字,用這種不嚴肅的戲玩之詞來掩飾你的罪過,怎么能行呢?但是聽到的消息一定有它的來源,令你從實供來。

      曾靜供:泰山崩塌的傳說,雖有謠傳,犯了彌天大罪的我今天罪該萬死想不出那人是誰。江河干涸的誤筆,犯了彌天大罪的我確實該死。即便是平常說的話還十分謹慎,一個舉措不真實,不僅在道理上說不過去,對自己也不能做到無愧于心,況且當面受到別人如此厲害的斥責呢?這是何等大事,怎么可以輕易地一掠而過!況且像我這等低賤的小民百姓,卻去議論國家大事,即使有真憑實據(jù),還不免有越位犯上的罪過,況且既欺圣上又作假,虛中有虛。僅憑此一項罪,已經(jīng)是粉身碎骨不能抵償了。但在前面招供時還以下筆不謹慎掩飾過錯,這是身犯大罪竟然不知道自己罪過的大小輕重呀!今天反省悟出后,死一萬次也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