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歷代游記選 ●明朝 游西山記

    作者: 《歷代游記選》都穆
      予聞西山之勝久矣,而未獲一游。正德丙寅三月之望,御史熊君士選,戶部員外郎李君獻吉,招余往游。

      出城,西北行二十里,至青龍橋。其下民廬頗稠,花柳隱映,水疇東作方興。予謂士選:“此何異于江南?”北折八里,經(jīng)回龍庵,復(fù)折而西,隨行兩僮,足不及馬,與士選緩轡俟之。二里,抵西湖。湖中萍荇薄藻,交青布綠,而野禽鳥翔泳于水光山色間,皆悠然自適。人言每盛夏荷開,云海滿湖,尤為清絕。

      沿湖行二里,達功德寺,寺舊名“護圣”。其前有古臺三,相傳金、元氏主游樂更衣之處。或曰此看花釣魚臺也。寺極壯麗,中立二穹碑:其一,宣宗章皇帝御制制今寺文;其一,元氏舊物,字皆番刻,莫能讀,僧錄覺義淇公速登毗盧閣,崇可數(shù)尋,憑欄而眺,一寺之勝,攢聚目睫。蓋寺倚山而創(chuàng)。寺西景皇帝陵,及尉悼王墓在焉。

      午燕淇公山園。適獻吉與兵部郎中李君貽教,主事王君伯安偕至,遂共飲花下。獻吉前此嘗游功德,言寺在甕山之陽,有元耶律楚材墓。楚材有詞刻華巖洞壁。

      出寺,西行數(shù)百步,至玉泉山。金章宗建行宮,今廢。西南一洞不甚深廣,山之北麓鑿石為螭頭,口出泉,潴而為池,即所謂玉泉。其形如規(guī),瑩澈深靚,掬飲之甚甘。上有亭宏敞可憩;其東石梁橫跨,泉由之樂流入湖,經(jīng)大內(nèi),注都城東南,至大通河,為京師八景之一。西南行至礻甫陀寺。寺在玉泉山半,門內(nèi)有呂公洞,廣僅丈許,深倍之。僧云:“仙人呂洞賓常游此。”寺之右躋石級上望湖亭。峰巒圍拱,湖水亙其前,儼如匹練。士選、伯安皆留詩亭上,獻吉謂予宜有記。

      惟西山為京師之勝,而玉泉又西山之勝,蓋其潤澤滋溉,溥及天下,固國脈之所在也。中間不幸,據(jù)于金元,干戈相尋,大夫、士能游而載之文翰者,不一二見;今逢至治,予輩得以暇日游宴笑詠于斯,其幸大矣!而烏可忘所賜耶?



      題記:本文為作者《游西山記》(上)。作者以西湖和玉泉山為描繪的重點,記敘了攜友踏青的過程。他僅用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西湖清麗如畫的景色:花柳隱映,水田春作,禽鳥泳翔,萍藻浮泛。玉泉山以泉著稱,作者對其淵源、外形、水質(zhì)、流向及亭橋等有關(guān)建筑一一予以介紹描述。結(jié)尾處用層遞的議論突出玉泉山為京郊首勝。但他奉玉泉為國脈,譽當時為至治,則為諛詞。

      作者簡介:都穆(1458-1525),字立敬,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xué)家。弘治進士,授工部主事,官至禮部郎中。博學(xué)多識,好學(xué)不倦,并注重實地考察。曾出使陜西,對那里的山川形勢,故宮遺趾進行尋訪,著《西使記》。對金石遺文多所搜集,作《金薤琳瑯》。又有《周易考》、《史外類抄》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