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部
精選古籍
蕉葉帕
賽花鈴
粉妝樓
終須夢
飛花詠
丹忠錄
巧聯(lián)珠
醒風流
續(xù)英烈傳
玉梨魂
歷代游記選 ●明朝 游龍門記
作者:
《歷代游記選》薛瑄
出河津縣西郭門,西北三十里,抵龍門下。東西皆巒危峰,橫出天漢。大河自西北山峽中來,至是,山斷河出,兩壁儼立相望。神禹疏鑿之勞,于此為大。由東南麓穴構木,浮虛架水為棧道,盤曲而上。瀕河有寬平地,可二三畝,多石少土。中有禹廟,宮曰明德,制極宏麗。進謁庭下,悚肅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負土石,突走連結,枝葉疏密交蔭,皮干蒼勁偃蹇,形狀毅然,若壯夫離立,相持不相下。宮門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絕頂。頂有臨思閣,以風高不可木,□□為之。倚閣門俯視,大河奔湍,三面臨激,石峰疑若搖振。北顧巨峽,丹崖翠壁,生云走霧,開闔晦明,倏忽萬變。西則連山宛宛而去。東視大山,巍然與天浮。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太華、潼關、雍豫諸山,仿佛見之。蓋天下之奇觀也。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汲河。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御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未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并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楊景瑞也。
題記:龍門:山名,又稱禹門,如今山西省河津縣與陜西省韓城縣之間,形勢險要,橫跨黃河兩岸,如同門闕。黃河中流從,故名龍門。相傳大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兩岸懸崖壁立,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涌,出龍門一則一瀉千里,氣象十分壯觀。
本文以奔騰喧豗的黃河為背景,狀寫龍門的奇崛險峭,贊頌了神禹的疏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獷的筆觸,勾勒出臨思閣縱覽所見景象的浩茫,氣勢的宏偉,境界的開闊。而對石龕等諸石形狀的描寫,卻又極細膩、生動。這是一篇用大筆寫大景的游記。作者著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闊斧的寫法,幾筆便勾勒出來,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韻和氣勢。例如“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絲毫不給人抽象的感覺,反覺形象突出,畫面完整,氣勢磅礴。與此相應,作者文筆遒勁,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這些都給本文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作者簡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字德溫,號敬軒,明學者、文學者。明成祖永樂十九年考中進士,歷仕幾朝,官至禮部右侍朗。宣宗時授御史。因性剛直,不阿諛權貴,忤逆宦官王振,下獄論死罪,不久獲釋。英宗時拜禮部右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要政務,能詩善文,風格淡雅。卒謚“文清”。學宗程朱,屬河東學派,有《薛文清集》、《讀書錄》等著作。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下磴,道石峰東,穿石崖,橫豎施木,憑空為樓。樓心穴板,上置井床轆轤,懸□汲河。憑欄檻,涼風飄灑,若列御寇馭氣在空中立也。復自水樓北道,出宮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視窈然。東距山,西臨河,谷南北涯相去尋尺,上橫老槎為橋,□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與河際。遂窮祠東。有石龕窿然若大屋,懸石參差,若人形,若鳥翼,若獸吻,若肝肺,若疣贅,若懸鼎,若編磬,若璞未鑿,若礦未爐,其狀莫窮。懸泉滴石上,鏘然有聲。龕下石縱橫羅列,偃者,側者,立者,若床,若幾,若屏,可席,可憑,可倚。氣陰陰,雖甚暑,不知煩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處,復自槎橋道由明德宮左歷石梯上。東南山腹有道院,地勢與臨思閣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勝。遂自石梯下棧道,臨流觀渡,并東山而歸。
時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楊景瑞也。
題記:龍門:山名,又稱禹門,如今山西省河津縣與陜西省韓城縣之間,形勢險要,橫跨黃河兩岸,如同門闕。黃河中流從,故名龍門。相傳大禹導河至此,鑿以通流。兩岸懸崖壁立,東西對峙,黃河奔流其間,波濤洶涌,出龍門一則一瀉千里,氣象十分壯觀。
本文以奔騰喧豗的黃河為背景,狀寫龍門的奇崛險峭,贊頌了神禹的疏鑿之功。作者用奇峭粗獷的筆觸,勾勒出臨思閣縱覽所見景象的浩茫,氣勢的宏偉,境界的開闊。而對石龕等諸石形狀的描寫,卻又極細膩、生動。這是一篇用大筆寫大景的游記。作者著眼的不是一草一木、一水一石,而是景物的概貌,用大刀闊斧的寫法,幾筆便勾勒出來,不在形的惟妙惟肖,而在神韻和氣勢。例如“南望洪濤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煙村霧樹,風帆浪舸,渺茫出沒”,全是概括性很高的描述,但絲毫不給人抽象的感覺,反覺形象突出,畫面完整,氣勢磅礴。與此相應,作者文筆遒勁,字字句句如刀刻一般。這些都給本文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作者簡介:薛瑄(1389-1464)河津(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字德溫,號敬軒,明學者、文學者。明成祖永樂十九年考中進士,歷仕幾朝,官至禮部右侍朗。宣宗時授御史。因性剛直,不阿諛權貴,忤逆宦官王振,下獄論死罪,不久獲釋。英宗時拜禮部右待郎,兼翰林學士,入閣參與機要政務,能詩善文,風格淡雅。卒謚“文清”。學宗程朱,屬河東學派,有《薛文清集》、《讀書錄》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