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劉允成
劉允濟(jì)
劉元
劉元?jiǎng)?/a>
劉元叔
劉元吉
劉元徵
劉元珍
劉元茂
劉元載妻
劉元鎬
劉元高
劉兆彭
劉先生
劉光
劉光祖
劉光第
劉光謙
劉光道
劉光閣
劉光(襲明
劉克修
劉克平
劉克莊
劉克正
劉克治
劉克遜
劉公興
劉公子
劉公度
精選古詩
沈氏宜春堂屏徐給事賁所畫春云疊嶂
倪元鎮(zhèn)畫竹沈御史所藏
王元章墨梅
錢舜舉溪岸圖
胡廷暉畫
送沈孝廉讀書天屏山
贈(zèng)義興宣瘍醫(yī)
莘叔耕畫梅雪軒(叔時(shí)名野,世居湖之蓮花莊)
古詩名句
當(dāng)涂丈人居其中,乘彼白云朝帝鄉(xiāng)
都門楊柳青入云,黃鶯亂啼終日聞
為君卷畫三嘆息,高飛冥冥安可極
書帙閒棲案上云,釣竿靜倚門前樹
柳磯風(fēng)起漾魚竿,松塢天寒掃霜葉
承恩屢使江海上,反顧只憶庭闈傍
太守遣吏往視之,陳牲釃酒先告祠
湘南屯戍苦未休,長笑因之起悲愴
查古詩
搜索
題華川樵逸圖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三衢御史風(fēng)霜筆,高誼飄飄張?jiān)迫铡?br>手把新圖出華川,邀我題詩寄樵逸。
自言樵者非真樵,托隱早赴山人招。
爛柯不顧巖下斧,采藥曾度云中橋。
屋頭青峰千萬疊,流水當(dāng)門清可涉。
柳磯風(fēng)起漾魚竿,松塢天寒掃霜葉。
當(dāng)家群從孰最奇,華也英俊真佳兒。
兩年北平曠定省,指點(diǎn)山水懷歸期。
浙山盤回?zé)熿F鎖,靜養(yǎng)性靈奚不可。
馴虎來尋賣杏林,野鶴為守?zé)せ稹?br>川南春來花滿坻,黃精酒熟杯行遲。
醉吹鐵笛花下坐,是仙是逸誰能知。
我慚竊祿驅(qū)馳早,貪看圖中似蓬島。
何日相攜持斧翁,共入華山拾瑤草。
詩句欣賞
MORE+
當(dāng)涂丈人居其中,乘彼白云朝帝鄉(xiāng)
出處:
德潤堂為袁仲博賦
作者:
袁華
朝代:
明
都門楊柳青入云,黃鶯亂啼終日聞
出處:
趙江寧鳴玉為余寫武山云氣圖賦此奉酬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為君卷畫三嘆息,高飛冥冥安可極
出處:
鴻雁來奉題張嗣宗雁圖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書帙閒棲案上云,釣竿靜倚門前樹
出處:
題溪居圖為余經(jīng)歷賦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柳磯風(fēng)起漾魚竿,松塢天寒掃霜葉
出處:
題華川樵逸圖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承恩屢使江海上,反顧只憶庭闈傍
出處:
題燕侍圖為山東馬希孟御史賦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太守遣吏往視之,陳牲釃酒先告祠
出處:
武溪獲大木歌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湘南屯戍苦未休,長笑因之起悲愴
出處:
謁靖安昭靈廟賦柬袁茂才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筠州之山蔚霞綺,碧落仙人洞天里
出處:
臨碧亭歌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劉郎此圖昔所畫,物色筆勢生雄騁
出處:
題枯木圖為王子啟作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時(shí)平事遠(yuǎn)名空存,主將身沒功誰論
出處:
胡郎奪賊馬歌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鬢毛蕭索易成老,肝膽輪囷空向人
出處:
寄贈(zèng)曾文祥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科頭顰蹙謝過客,十日枯坐幽房中
出處:
譚驤病目累日王以文進(jìn)藥愈之因詩柬譚仍以美王云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青山欲盡亂石出,赤岸正隔重沙幽
出處:
題李遵道石林秋思圖為劉元善賦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楸梧莽蒼誰氏冢,金碧輝煌梵王殿
出處:
宴集洞山寺分韻得見字奉柬丁克誠顏中行王敬仲詹德裕枯林上人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五岳尋幽未憶歸,穿巖歷壑窮秋夏
出處:
題楊奇琛所藏山水圖歌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林間馴虎去已久,池底神魚呼不來
出處:
盧仙壇歌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絳繒烈火照山谷,摧陷焚劫何紛披
出處:
憶昔行美達(dá)監(jiān)州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紅塵一騎傳警急,白日萬口悲流離
出處:
憶昔行美達(dá)監(jiān)州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龍洲沙平萬馬集,草中白骨高于坻
出處:
憶昔行美達(dá)監(jiān)州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自言樵者非真樵,托隱早赴山人招。
爛柯不顧巖下斧,采藥曾度云中橋。
屋頭青峰千萬疊,流水當(dāng)門清可涉。
柳磯風(fēng)起漾魚竿,松塢天寒掃霜葉。
當(dāng)家群從孰最奇,華也英俊真佳兒。
兩年北平曠定省,指點(diǎn)山水懷歸期。
浙山盤回?zé)熿F鎖,靜養(yǎng)性靈奚不可。
馴虎來尋賣杏林,野鶴為守?zé)せ稹?br>川南春來花滿坻,黃精酒熟杯行遲。
醉吹鐵笛花下坐,是仙是逸誰能知。
我慚竊祿驅(qū)馳早,貪看圖中似蓬島。
何日相攜持斧翁,共入華山拾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