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一)食之平胃氣,調(diào)中,益五臟,和 作羹食良?!布巍ぷC〕
(二)作 食之,斷暴下痢。和蒜食之,有少熱;和姜醬食之,有少冷?!残摹ぷC〕
(三)又,夏月熱痢可食之,多益。冬月則不治也。〔證〕
(四)骨∶燒為灰,敷惡瘡上,三、五次瘥。〔證〕
(五)又,鯽魚與 ,其狀頗同,味則有殊。 是節(jié)化。鯽是稷米化之,其魚肚上尚有米色。寬大者是鯽,背高肚狹小者是 ,其功不及鯽魚。〔嘉〕
(六)謹(jǐn)按∶其子調(diào)中,益肝氣。凡魚生子,皆粘在草上及土中。寒冬月水過后,亦不腐壞。每到五月三伏時,雨中便化為魚?!残摹ぜ巍ぷC〕
(七)食鯽魚不得食沙糖,令人成疳蟲。丹石熱毒發(fā)者,取茭首和鯽魚作羹,食一兩頓即瘥?!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