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產(chǎn)后手足搐搦,眼目上視,角弓反張,口眼歪斜,舌喑不語,痰涎上涌,不省人事者,皆由風(fēng)寒入于腠理,經(jīng)絡(luò)不和所致。與中風(fēng)相類,切不可作風(fēng)治。急須補氣壯陽為主,治宜右歸飲、加味續(xù)命等湯。若用風(fēng)燥藥,重耗其血,以亡其陽,如蘇合丸、牛黃丸之類,入口即斃。
加味右歸飲
大熟地(姜汁炒,八錢) 杞子(酒炒,三錢) 凈萸肉(酒炒,四錢) 懷山藥(四錢) 澤瀉(二錢) 丹皮(酒炒,二錢) 熟附子(三錢) 肉桂心(一錢) 白茯苓(三錢) 鹿角膠(三錢) 巴戟肉(三錢) 炮姜(八分)
煎服。
加味續(xù)命湯
人參(二錢) 焦木(二錢) 茯苓(二錢) 炮姜(八分) 熟附子(三錢) 北細辛(五分) 生黃(三錢) 防風(fēng)(二錢,酒拌炒) 歸身(三錢) 法夏(一錢) 炙甘草(八分) 杞子(三錢) 鹿膠(三錢)
一方加天竺黃一錢五分,石菖蒲米汁浸炒一錢五分,煎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熟附子(二錢) 干姜(八分) 焦術(shù)(二錢) 茯苓(二錢) 炙草(二錢) 蔥(二莖去尖白)
服時入豬膽汁三匙沖。
真武湯
熟附子(三錢) 干姜(一錢) 焦木(二錢) 茯苓(二錢) 歸身(二錢) 肉桂(一錢) 炙草(八分) 白芍(炒,一錢五分)
加凈棗仁炒二錢煎服。
黑錫丹
用黑錫(一兩) 舶硫磺末(一兩,和入溶化結(jié)成砂,研細五錢) 熟附子(五錢) 肉桂(三錢) 沉香(三錢)小茴(三錢) 檀香(三錢) 肉果(煨三錢) 陽起石( ,五錢) 蘆巴(三錢) 廣木香(煨,三錢)干姜(一錢) 白蔻(三錢) 川楝肉(五錢) 紫丁香(二錢)
共為細末,米糊為丸,梧子大,陰干,用青布袋盛,擦光如銀亮收貯。每用四十九粒,或三十二粒,淡姜湯下。此丹不拘中風(fēng)、痙癥、痰鳴、氣喘,皆可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產(chǎn)后手足搐搦,眼目上視,角弓反張,口眼歪斜,舌喑不語,痰涎上涌,不省人事者,皆由風(fēng)寒入于腠理,經(jīng)絡(luò)不和所致。與中風(fēng)相類,切不可作風(fēng)治。急須補氣壯陽為主,治宜右歸飲、加味續(xù)命等湯。若用風(fēng)燥藥,重耗其血,以亡其陽,如蘇合丸、牛黃丸之類,入口即斃。
加味右歸飲
大熟地(姜汁炒,八錢) 杞子(酒炒,三錢) 凈萸肉(酒炒,四錢) 懷山藥(四錢) 澤瀉(二錢) 丹皮(酒炒,二錢) 熟附子(三錢) 肉桂心(一錢) 白茯苓(三錢) 鹿角膠(三錢) 巴戟肉(三錢) 炮姜(八分)
煎服。
加味續(xù)命湯
人參(二錢) 焦木(二錢) 茯苓(二錢) 炮姜(八分) 熟附子(三錢) 北細辛(五分) 生黃(三錢) 防風(fēng)(二錢,酒拌炒) 歸身(三錢) 法夏(一錢) 炙甘草(八分) 杞子(三錢) 鹿膠(三錢)
一方加天竺黃一錢五分,石菖蒲米汁浸炒一錢五分,煎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熟附子(二錢) 干姜(八分) 焦術(shù)(二錢) 茯苓(二錢) 炙草(二錢) 蔥(二莖去尖白)
服時入豬膽汁三匙沖。
真武湯
熟附子(三錢) 干姜(一錢) 焦木(二錢) 茯苓(二錢) 歸身(二錢) 肉桂(一錢) 炙草(八分) 白芍(炒,一錢五分)
加凈棗仁炒二錢煎服。
黑錫丹
用黑錫(一兩) 舶硫磺末(一兩,和入溶化結(jié)成砂,研細五錢) 熟附子(五錢) 肉桂(三錢) 沉香(三錢)小茴(三錢) 檀香(三錢) 肉果(煨三錢) 陽起石( ,五錢) 蘆巴(三錢) 廣木香(煨,三錢)干姜(一錢) 白蔻(三錢) 川楝肉(五錢) 紫丁香(二錢)
共為細末,米糊為丸,梧子大,陰干,用青布袋盛,擦光如銀亮收貯。每用四十九粒,或三十二粒,淡姜湯下。此丹不拘中風(fēng)、痙癥、痰鳴、氣喘,皆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