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肩疽生于兩肩之上,乃肺脾積熱上沖肩井。始生時,人多不識,但肩井中酸痛六、七日方現(xiàn)形。若不治,六、七月不得痊愈,甚至肩井燥爛而危矣。初覺時,以艾火灸之,內(nèi)服海馬崩毒流氣飲,外用敷藥,膿盡上生肌散。
十味海馬崩毒飲
朱砂、雄黃、乳香、沒藥、白礬、穿甲、白芷、大黃、連翹、木香。
食遠(yuǎn)服。
十一味流氣飲
木香、桔根、蘇葉、烏藥、白芷、川芎、二花、青皮、赤芍、柴胡、骨皮。
食后服。
四味敷方
白果肉、貝母、雄黃、大棗。
共搗爛,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