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衛(wèi)生易簡方》 下血

    作者: 胡熒

    治腸風下血 用茄蒂燒存性,為末。每服食前、米飲調三錢匕。

    治暴下血 用蒜五七枚去皮,入豆豉,研為膏如桐子大。米飲下五六十丸,無不愈者。

    治下鮮血 用梔子仁燒灰,水調一錢服。

    治熱毒下血或因食物發(fā)動 用梔子三十枚,水三升,煎一升,去渣服。

    治瀉血不止 用桑耳一兩炒黑,水一升三合,煎六合,去渣,空心分溫三服。

    又方 用槐花、荊芥等分為末。酒調二錢匕服。

    又方 用苦楝子炒黃,為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甚妙。

    治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 用枳殼燒灰存性,羊脛炭為末。每服枳殼末五錢,炭末三錢,空心米飲一盞調下,如人行五里,再服。當日見效。

    治腸風及血痔 用槲葉微炒,槐花減半,同為末,米飲調服。

    治臟毒 用黃連四兩酒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曬干為末,烏梅肉六兩,同搗為膏

    又方 用槐芽、黃連各四兩同炒,另揀為末。糞前下血用槐芽末,糞后下血用黃連末,各以

    治臟毒大小便血 用劉寄奴為末,茶清調服。

    治腸風下血 用炒槐花、柏葉、荊芥穗、枳殼,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治腸胃積熱或因酒毒大便下血 用黃連四兩、半炒半生,黃芩、防風各二兩,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殼水下。冬月宜加大黃一兩。

    治臟毒下血 用黃連為末,煨獨蒜和研,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陳米飲下。

    又方 用烏梅三兩燒存性,為末,醋打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又方 用烏梅連核燒存性,香白芷不見火、百藥煎燒存性各等分,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

    又方 用地骨皮、鳳眼根皮等分,同炒黃為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油膩物。

    又方 用黃 、黃連等分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治糞后血膿 用艾煎,和生姜汁共三合服。

    治腸風下血,形體枯黑,一、二年不愈 用枳殼去瓤銼碎,炒黃為末。每服二錢匕,米飲調下,日三服。

    治卒下血 用赤小豆一升搗碎,水三升,絞汁飲之。

    又方 用百藥煎半燒灰、半生用,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腸風下血 用椿根白皮北引者,去粗皮,酒浸,曬干,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送下。

    又方 用五倍子為末,每服二錢,麝香少許,酒調下。

    又方 用平胃散加續(xù)斷煎服。一方去續(xù)斷,加小麥四十九粒。

    又方 用威靈仙、蕤仁各二錢,貫眾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麝香少許,酒調服。

    又方 用木槿煎湯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