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tái)秘要》 下焦熱方六首

    刪繁論曰∶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決泄也)起胃下管,別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腸,主足陽明,灌滲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別于清濁,主肝腎之病也,若實(shí)則大小便不通利,氣逆不續(xù),吐嘔不禁,故曰走哺,若虛則大小便不止,津液氣絕,人飲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dú)先下者,何也,蓋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后谷入而先谷出也,所以熱則瀉于肝,寒則補(bǔ)于腎。(千金同)又療下焦熱,大小便俱不通,柴胡通塞湯方。

    柴胡(三兩) 黃芩(三兩) 橘皮(三兩) 澤瀉(三兩) 梔子仁(四兩) 石膏(六兩) 羚羊角(三兩炙) 生地黃(一升) 芒硝(三兩) 香豉(一升)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九味,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忌蕪荑。(千金同)又療下焦熱,氣逆不續(xù),吐嘔不禁,名曰走哺,止嘔人參湯方。

    人參 生蘆根 梔子仁 葳蕤 黃芩 知母 茯苓(各三兩) 白術(shù)(四兩) 石膏(八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桃李雀肉醋等。(千金同)又療走哺不止,或嘔噎,熱氣沖心滿悶,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 生地黃(一升)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二兩炙) 竹葉(一升) 石膏(八兩)茯苓(三兩) 蔥白(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須利下,如芒硝三兩。忌蕪荑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療下焦熱,毒痢血如鵝鴨肝不止,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犀角(三兩屑) 地榆(四兩炙) 絳草(三兩) 荷根(四兩) 黃芩(三兩) 芭蕉根(切一升) 桔梗(三兩) 梔子仁(三七枚)

    上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豬肉。(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下焦熱,或痢下膿血,煩悶恍惚,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八兩) 烏梅肉(二十枚) 梔子仁(十四枚) 白術(shù)(三兩) 干姜(二兩)廩米(一升) 升麻(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

    忌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又療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鮮血,臍下少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香豉湯方。

    香豉(一升) 梔子(四兩) 薤白(一升) 黃連(三兩) 黃柏(三兩) 黃芩(四兩) 地榆(四兩炙) 白術(shù)(三兩) 茜根(三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等。(刪繁同出第二十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