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十三方考》 第十三方·解毒膏

    作者: ?

    歌曰∶解毒膏藥味不多,不離丹油共粉陀,桃槐柳桑發(fā)芨蘞,木鱉防甲與黃芍,堪嘆諸醫(yī)多味者,幾見膏藥起沉 。

    【處方】 白芷 白蘞 白芨 川烏 草烏 黃芩 獨活 細(xì)辛(各一錢五分)荊芥 梔子 連翹 羌活 黃連 阿膠 海藻 山甲 昆布 大黃 木鱉 血余 赤芍 薄荷 牛膝 木瓜 防風(fēng) 石燕 海帶 黃柏 桃枝 柳枝 桑枝 杉枝 天丁 密陀僧(各一兩) 水粉(四兩炒過) 黃丹(三兩) 香油(八兩)

    【制法】 上為咀片,將香油入鍋熬之,投前藥(除血余、黃丹、陀僧、鉛粉四味)入內(nèi)熬枯,去渣濾過,然后下鉛粉(先 過)、血余、陀僧、黃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時?;?,收入罐內(nèi)備用。

    【用法】 用時以軟紙攤貼之。

    初因此方屬于師授,故常用之,后試用別本處方,欲對比療效,然連試數(shù)方,均不相上下,為了簡化處方,乃改用下方,更得理想斬獲。

    白芨(三錢) 白蘞(三錢) 番木鱉(一兩) 露蜂房(三錢) 蛇蛻(錢半) 山甲(三錢)鉛粉(一兩) 陀僧(一兩) 桑枝 槐枝 桃枝(各三十寸) 血余(如雞子大一團(tuán)) 馬齒莧(五斤煮汁兌入)

    將各藥共合一處,用香油一斤同入鍋中,炸枯去渣,然后加入鉛粉、陀僧,再熬至滴水成珠時,收貯備用。此膏勿論何種陽癥瘡毒,皆可貼用,療效極佳,有時亦加入大黃、赤芍二味。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