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二姜丸

    《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二姜丸處方

    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銼細,同炒黃,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痹疾,發(fā)寒熱似瘧;亦治瘧疾。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煎楊柳湯,空心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醫(yī)學啟源》卷十一:二姜丸處方

    良姜3兩,干姜(炮)3兩。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痼冷,腹痛脈遲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下。

    各家論述

    《醫(yī)方考》:腹痛之由有數(shù)種,今日脈遲,則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熱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滯,熱可以散寒,不滯不寒,痛斯失矣。

    摘錄《醫(yī)學啟源》卷十一《百一》卷五引姚醫(yī)方:二姜丸處方

    干姜2兩,陳皮(去白)2兩,良姜1兩,青皮(去白)1兩。

    制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暖脾胃,散寒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百一》卷五引姚醫(yī)方《朱氏集驗方》卷二:二姜丸處方

    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瘧。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遇發(fā)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魏氏家藏方》卷七:二姜丸處方

    良姜(薄切片,炒)1兩,干姜(炮,洗,刮去皮)1兩,烏梅肉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稀陳米粥為丸,如綠豆大,候干。

    功能主治

    臟寒,大便血作。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前溫水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雞峰》卷十八:二姜丸處方

    良姜1兩,干姜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半夏1兩。

    制法

    上為細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胃破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八《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二姜丸處方

    干姜(炮)、良姜(去蘆頭)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養(yǎng)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進美飲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傷。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湯送下。

    注意

    妊娠婦人不宜服。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更多中藥材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數(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方......
  • 處方當歸、地黃、荊芥、防風、石膏、升麻、玄參、丹皮。功能主治面腫連齒痛,出血。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 處方紫菀2兩,細辛2兩,甘草(炙)2兩,款冬花3兩,桂心1兩,牡蠣1兩,豉1兩,竹葉1把。功能主治小兒逆氣而喘,久嗽傷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歲服5合。不知加。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 處方熟地、丹皮、棗皮、茯苓、山藥、澤瀉、黃柏、知母、龍膽草。功能主治疝氣,水衰火蔽,脾氣尚強,谷食未減者。各家論述此方用丹溪滋陰八味以養(yǎng)腎水,復以膽草直瀉厥陰邪火,所謂諸痛屬火是也。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
  • 處方八味丸藥料。制法熬膏。功能主治肝虛不能克制腎水,水泛為痰,吐而不咳者。用法用量貼臍下。摘錄《理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