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病因與病理:下肢深靜脈內血栓形成的關因素有:術后長期臥床,下肢靜脈回流緩慢;手術 創(chuàng)傷和組織的破壞后,大量凝血物質進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術,可引起靜脈壁的損傷,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嚴重的脫水,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栓好發(fā)于下肢的深靜脈內,尤其是多見于左側腓腸肌靜脈叢內,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靜脈和髂靜脈內。已經形成的血栓容易脫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動脈栓塞。
(二)臨床表現:一般無全身不適,初期局部體征也不明顯,隨后病人自覺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腫脹。如果髂、股靜脈內形成血栓,則整個下肢嚴腫水腫,皮膚發(fā)白或發(fā)紺,局部有壓痛,淺靜脈常有代償性擴張。血管造影可以確定病變的部位。
(三)防治措施:手術后應加強早期活動,尤其是下肢的自動或被動活動,加速下肢靜脈的回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點滴,對容易發(fā)生靜脈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預防作用。如證實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應用抗菌素,局部理療,并早期應用鏈激酶和尿激酶,對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熱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一)病因與病理:下肢深靜脈內血栓形成的關因素有:術后長期臥床,下肢靜脈回流緩慢;手術 創(chuàng)傷和組織的破壞后,大量凝血物質進入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術,可引起靜脈壁的損傷,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嚴重的脫水,血液濃縮,血流緩慢。血栓好發(fā)于下肢的深靜脈內,尤其是多見于左側腓腸肌靜脈叢內,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靜脈和髂靜脈內。已經形成的血栓容易脫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動脈栓塞。
(二)臨床表現:一般無全身不適,初期局部體征也不明顯,隨后病人自覺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腫脹。如果髂、股靜脈內形成血栓,則整個下肢嚴腫水腫,皮膚發(fā)白或發(fā)紺,局部有壓痛,淺靜脈常有代償性擴張。血管造影可以確定病變的部位。
(三)防治措施:手術后應加強早期活動,尤其是下肢的自動或被動活動,加速下肢靜脈的回流。 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點滴,對容易發(fā)生靜脈栓塞的病人有一定預防作用。如證實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全身應用抗菌素,局部理療,并早期應用鏈激酶和尿激酶,對血栓的溶解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