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科正宗》 頑癬第七十六

    頑癬乃風、熱、濕、蟲四者為患。發(fā)之大小圓斜不一,干濕新久之殊。風癬如云朵,皮膚嬌嫩,抓之則起白屑;濕癬如蟲形,瘙之則有汁出;頑癬抓之則全然不痛;牛皮癬如半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馬皮癬微癢、白點相連;狗皮癬白斑相簇,此等總皆血燥風毒克于脾、肺二經。初起用消風散加浮萍一兩,蔥、鼓作引,取汗發(fā)散。久者服首烏丸、蠟礬丸,外擦土大黃膏,用槿皮散選而用之,亦可漸效。

    土大黃膏

    土大黃膏用白礬 硫黃八兩共加參

    川椒三味研成末 頑癬搽之不費難

    治干濕頑癬,不論新久,但皮膚頑濃,串走不定,惟癢不痛者。

    硫黃(八兩) 生礬(四兩) 點紅川椒(二兩)

    上各為末,用土大黃根搗汁,和前藥調成膏碗貯,新癬抓損擦之,多年頑癬加醋和擦,如日久藥干,以醋調搽;牛皮癬用穿山甲抓損擦之妙。

    頑癬必效方

    頑癬必效川槿皮 輕粉雄黃巴豆宜

    斑蝥大黃百藥煎 陰陽水和海桐皮

    治多年頑癬,諸藥熏擦搽洗不效者,用之即愈。

    川槿皮(四兩) 輕粉 雄黃(各四錢) 百藥煎(四餅) 斑蝥(全用,一錢) 巴豆(去油,一錢五分)大黃(二兩) 海桐皮(二兩)

    上為極細末,用陰陽水調,抓損敷藥,必待自落。

    又∶頑癬方

    頑癬方中川槿皮 斑蝥輕粉各相宜

    再加七個楓子肉 新筆涂將患處醫(yī)

    川槿皮(二錢) 輕粉(五分) 斑蝥(七個) 大楓子(七個)

    河、井水共一鐘,煎一半,露一宿,筆蘸涂之。

    頑癬浮萍丸

    浮萍丸內蒼耳草 蒼術黃芩共苦參

    姜蠶鉤藤并 酒丸服下可回春

    紫背浮萍 蒼術 蒼耳草(各二兩) 苦參(四兩) 黃芩 姜蠶(各一兩) 鉤藤(一兩五錢)草(二兩,酒蒸)

    共為末,酒糊丸,白滾湯每服二錢,隨病上下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