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
王兩目身體皆黃,小便自利色清。此屬脾虛,非濕熱也,名曰虛黃。
黃(一兩) 白芍(三兩) 伏苓(二兩) 地膚子(二兩)
酒浸服。
周伏暑濕熱為黃膽,腹微痛,小便利,身無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表而汗之。
麻黃 連翹 杏仁 淡豆豉 茵 草 赤苓 川樸 枳殼 通草 六神曲(炒)
赤小豆一兩,煎湯代水。
朱濕熱內(nèi)走太陰,遍體發(fā)黃,肌膚粟起,小便黃赤。與茵 梔子柏皮湯。
茵連翹 赤苓 大黃 澤瀉 黑山梔 黃柏 淡芩 通草
曾脈形乍大乍小,面色暗晦不澤,似有一團(tuán)陰氣阻遏于中。苔黃而濕,腹?jié)M足腫,小便黃赤,又有濕遏熱伏之形。色癥合參,是屬女勞黑疸。變?yōu)楦節(jié)M,在法難醫(yī)。姑擬泄腎熱以去脾濕,仿《金匱》法。
冬瓜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姜皮 黃柏 川樸 茵陳 大麥柴煎湯代水。
施三瘧止而復(fù)作,腹?jié)M平而又發(fā)。今目黃脈細(xì),面黑溺少,防延黑疸。然疸而腹?jié)M者難治,姑與分消。
制附子 大腹皮 陳皮 麥芽 綿茵 赤苓 滑石 焦山梔 通草 栝蔞皮
淵按∶疸而腹?jié)M,前人未言其故。余謂肝脾臟氣兩傷,木土相克也,故難治。
又 面色黎黑,腹?jié)M足腫,脈沉而細(xì)。此脾腎之陽不化,水濕阻止于中,證勢甚重。且與通陽燥濕。
四苓散加肉桂、川樸、陳皮、大腹皮、焦六曲、細(xì)辛、香櫞皮、麥芽。
黃面黃無力,能食氣急,脫力傷脾之證也。用張雞峰伐木丸。
皂礬(一兩,泥土包固,置糠火中,煨一日夜,取出,候冷,礬色已紅,去泥土凈)川樸(五錢) 茅術(shù)(一兩,米泔浸,切,炒) 制半夏(一兩) 陳皮(二兩,鹽水炒) 茯苓(一兩) 炙甘草(五錢)
共研細(xì)末,用大棗肉煮爛為丸。每服二錢,開水送。飲酒者酒下。此方頗效。
仁淵曰∶黃膽亦濕熱郁遏之病,與伏暑、瘧疾同一來路。古人謂如 醬,濕熱壅遏不泄所致。但有陰黃、陽黃、女勞、谷、酒之分。同是濕熱,陽黃則黃色鮮明,脈大口渴,其證多實(shí),治如茵 五苓、平胃、梔子柏皮等,甚則茵 大黃之類,開化中宮,分泄?jié)駸幔瑥男”愣?,其黃自退。陰黃則脾腎陽氣素虛,不能升化其邪,黃色暗晦,脈細(xì)皮寒,口不渴,分化濕熱,宜佐通陽理脾,如茵 五苓佐理中、真武之類。谷疸則食傷脾胃,酒疸則酒傷肺脾,皆濕熱阻而不化,各有所主。女勞黑疸,最為難治,乃內(nèi)伏濕邪,更傷女勞而得,腎精大傷,根本已壞,濕熱之邪深伏厥、少,正氣不能勝任故也。又有虛黃一證,并非黃膽,乃中虛木勝,土色發(fā)見于外,其黃色淡白,小便不變,脈弱口淡,能食而無力,俗名懶黃,乃勞倦內(nèi)傷之癥,宜崇土疏木,調(diào)補(bǔ)中氣,如補(bǔ)中益氣之類。諸黃證雖以分泄?jié)駸釣橹?,尤須察其陰陽虛?shí),有無兼證而調(diào)之,始為盡善。
《醫(yī)學(xué)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nèi)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jīng)絡(luò)、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nèi)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xí)醫(yī)規(guī)格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
王兩目身體皆黃,小便自利色清。此屬脾虛,非濕熱也,名曰虛黃。
□
黃(一兩) 白芍(三兩) 伏苓(二兩) 地膚子(二兩)
酒浸服。
□
周伏暑濕熱為黃膽,腹微痛,小便利,身無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表而汗之。
麻黃 連翹 杏仁 淡豆豉 茵 草 赤苓 川樸 枳殼 通草 六神曲(炒)
赤小豆一兩,煎湯代水。
□
朱濕熱內(nèi)走太陰,遍體發(fā)黃,肌膚粟起,小便黃赤。與茵 梔子柏皮湯。
□
茵連翹 赤苓 大黃 澤瀉 黑山梔 黃柏 淡芩 通草
□
曾脈形乍大乍小,面色暗晦不澤,似有一團(tuán)陰氣阻遏于中。苔黃而濕,腹?jié)M足腫,小便黃赤,又有濕遏熱伏之形。色癥合參,是屬女勞黑疸。變?yōu)楦節(jié)M,在法難醫(yī)。姑擬泄腎熱以去脾濕,仿《金匱》法。
冬瓜皮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姜皮 黃柏 川樸 茵陳 大麥柴煎湯代水。
□
施三瘧止而復(fù)作,腹?jié)M平而又發(fā)。今目黃脈細(xì),面黑溺少,防延黑疸。然疸而腹?jié)M者難治,姑與分消。
制附子 大腹皮 陳皮 麥芽 綿茵 赤苓 滑石 焦山梔 通草 栝蔞皮
淵按∶疸而腹?jié)M,前人未言其故。余謂肝脾臟氣兩傷,木土相克也,故難治。
又 面色黎黑,腹?jié)M足腫,脈沉而細(xì)。此脾腎之陽不化,水濕阻止于中,證勢甚重。且與通陽燥濕。
四苓散加肉桂、川樸、陳皮、大腹皮、焦六曲、細(xì)辛、香櫞皮、麥芽。
□
黃面黃無力,能食氣急,脫力傷脾之證也。用張雞峰伐木丸。
皂礬(一兩,泥土包固,置糠火中,煨一日夜,取出,候冷,礬色已紅,去泥土凈)川樸(五錢) 茅術(shù)(一兩,米泔浸,切,炒) 制半夏(一兩) 陳皮(二兩,鹽水炒) 茯苓(一兩) 炙甘草(五錢)
共研細(xì)末,用大棗肉煮爛為丸。每服二錢,開水送。飲酒者酒下。此方頗效。
仁淵曰∶黃膽亦濕熱郁遏之病,與伏暑、瘧疾同一來路。古人謂如 醬,濕熱壅遏不泄所致。但有陰黃、陽黃、女勞、谷、酒之分。同是濕熱,陽黃則黃色鮮明,脈大口渴,其證多實(shí),治如茵 五苓、平胃、梔子柏皮等,甚則茵 大黃之類,開化中宮,分泄?jié)駸幔瑥男”愣?,其黃自退。陰黃則脾腎陽氣素虛,不能升化其邪,黃色暗晦,脈細(xì)皮寒,口不渴,分化濕熱,宜佐通陽理脾,如茵 五苓佐理中、真武之類。谷疸則食傷脾胃,酒疸則酒傷肺脾,皆濕熱阻而不化,各有所主。女勞黑疸,最為難治,乃內(nèi)伏濕邪,更傷女勞而得,腎精大傷,根本已壞,濕熱之邪深伏厥、少,正氣不能勝任故也。又有虛黃一證,并非黃膽,乃中虛木勝,土色發(fā)見于外,其黃色淡白,小便不變,脈弱口淡,能食而無力,俗名懶黃,乃勞倦內(nèi)傷之癥,宜崇土疏木,調(diào)補(bǔ)中氣,如補(bǔ)中益氣之類。諸黃證雖以分泄?jié)駸釣橹?,尤須察其陰陽虛?shí),有無兼證而調(diào)之,始為盡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