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xué)》 油菜(《便民圖纂》)

    【基原】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莖葉和總花梗。

    【異名】蕓苔。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涼。入肺、肝、脾經(jīng)。

    【功效】行瘀散血,消腫解毒。

    【應(yīng)用】

    1. 勞傷吐血:油菜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2. 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煩悶:油菜搗絞取汁共200g,蜜100ml。令溫服之。(《圣惠方》)

    3. 急性乳癰,無名腫毒:油菜煮汁或搗絞汁,每次溫服一杯,一日三次。(《食物與治病》)

    4. 產(chǎn)后惡露不止,血氣刺痛:油菜子炒香,肉桂4.5g,共研細末,用醋煮面粉糊為丸如龍眼粒大,每服1~2丸,用酒送下,每日3次。(《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麻疹后,瘡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按語】

    早春,鮮菜之嫩苗,炒食味鮮美。稍后摘下曬干,鹽腌切碎入甕,名黃腌菜,味更佳。江南民間喜食。鮮菜、腌菜都有清熱解毒作用。

    【參考文獻】

    1. 《唐本草》:“主風(fēng)游丹腫,乳癰?!?/p>

    2. 《日華子本草》:“治產(chǎn)后血風(fēng)及瘀血。”

    3. 《開寶本草》:“破徵瘕結(jié)血?!?/p>

    4. 《隨息居飲食譜》:“破結(jié)通腸。”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寧原
  • 作者:
    ?
  • 作者:
    王懷隱、陳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dāng)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dāng)時的配方手冊。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