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養(yǎng)生導引法》 二、風痹門

    作者: 胡文煥

    〔原文〕一法∶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風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兩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體痹。

    〔解說〕一說∶采用右腳跟勾住左腳拇趾的功法,可以治療風痹;二說∶采用左腳跟勾住右腳拇趾功法,可以治療厥痹;三說∶采用兩手交替拉兩腳背放在膝蓋上,可以治療體痹。

    〔原文〕二法∶偃臥,合兩膝頭,翻兩足,伸腰,口納氣,脹腹,自極七息。除痹痛熱痛,兩脛不隨。

    〔解說〕仰臥,并攏兩膝,伸展兩足,伸腰,用口吸氣,吸氣時使氣達腹,使腹隆起,令小腹感到充實、臌脹,盡力如此行氣七息。可消除痹痛、熱痛,兩腿不能自如活動。

    〔原文〕三法∶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引兩手布兩膝頭。

    除痹嘔。

    〔解說〕采用踞坐體位伸腰,用兩手攀兩腳后跟,用鼻吸氣,盡力使呼吸深長,行七息,然后將兩手放在兩膝頭上。這種功法可以除痹止嘔。

    〔原文〕四法∶偃臥,端展兩手足臂,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解說〕采用仰臥體位,正直舒展兩手足臂,用鼻吸氣,盡力行氣作七息,然后搖腳三十次而止。這種功法,可消除胸受寒、腳受寒,周身痹痛,四肢厥冷。

    〔原文〕五法∶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大風、偏枯,諸痹。

    〔解說〕用背端正靠墻壁而站或坐,不息,行氣,引內氣從頭頂下達足底而止。這種功法可以治療大風、半身不遂、各種痹癥。

    〔原文〕六法∶左右手夾據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竅。

    〔解說〕采用左右手靠攏著地,向上引腰,行五息而止。這種功法可去痿痹,通利九竅。

    〔原文〕七法∶仰兩足指,引五息止。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解說〕行氣時,仰臥,將兩足趾仰翹起,引氣五息止。可以治療腰背痹痛,半身不遂,使人耳聰。久行,還可以使眼、耳、鼻、舌、身、意,佛家所說的六根,保持清凈健康,不受外界的侵襲和干擾。本法與“中風門”第二法大致相同。

    〔原文〕八法∶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痛痹。

    〔解說〕采用踞坐位,伸展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用鼻吸氣,盡力行七息??上轮y以屈伸、跪拜、起立,小腿疼痛麻木。

    〔原文〕九法∶左右拱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勞倦,風痹不隨。

    〔解說〕采用左右臂抬起拱抱胸前姿式,閉氣不息九通??芍委煴圩闾弁?,勞累疲倦,風痹不遂。

    〔原文〕十法∶凡人常覺脊倔強而悶,仰面,努膊井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和R粫海?,待血行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后急,不得先急后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時辰),如用,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兩膝頸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盡除。

    〔解說〕凡人常覺得脊背倔強不舒而且頭悶,可仰面盡量抬兩肩向上,將頭向左右搖擺,左右搖擺二十一次,暫停一會兒,等血氣流通,穩(wěn)定下來,然后再作。開始做時要慢,以后逐漸加快,不要先快后慢。無病之人經常能在早起、中午和日沒這三個時辰,每次每時辰各作十四次。能消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兩膝頸頭疼痛。用鼻吸氣,每次盡力行七息。可以使腰痹背痛,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等都得到消除。

    【小結】

    痹即閉阻不通之意。當人體肌表經絡遭受外邪侵襲后,氣血不能暢通,因而引起肢體、關節(jié)、肌膚,疼痛、酸楚、重著、麻木和功能障礙等一類疾患,中醫(yī)均稱為痹證?!吨T病源候論》認為∶“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病在陽曰風,在陰曰痹,陰陽俱病曰風痹。”可見這里所說的“風痹”是指陽經和陰經同時受風邪侵襲而引起的較嚴重痹癥,不完全是風邪所傷而引起“行痹”。

    本篇討論了風痹癥的養(yǎng)生導引法,主張根據風痹癥的不同病情選用不同導引法。一般風痹、體痹可采用腳跟勾腳拇趾左右交替進行數次的鍛練方法?;顒永щy的周身痹痛,可采用仰臥位或背靠墻站位,不息行氣,搖動兩腳。腰背及下肢痿痹,可采用踞坐位,兩手抱膝頭,伸腰,或兩手靠攏著地,向上引腰,配合吐納行氣法,進行鍛練。上肢痹痛,可采用抬左右兩臂拱抱胸前,不息行氣。脊椎及頸項痛,可采用仰面抬肩,左右搖頭的動作和吐納法。并指出練功的時間應安排在早起、中午和日沒這三個時辰。練習時要先緩后快,長期堅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龐安石
  • 作者:
    鄭壽全,字欽安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