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實在易》 頭痛

    作者: 陳修園

    逍遙散治一切郁病,寒熱往來,及頭痛,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

    柴胡 當(dāng)歸 芍藥 白術(shù) 茯苓(各一錢半) 炙草(八方) 薄荷(五分

    水煎服。

    當(dāng)歸補(bǔ)血湯治血虛發(fā)熱如神(《經(jīng)》云∶脈虛則血虛,血虛則發(fā)熱,癥象白虎,惟脈不長實。

    炙 (一兩) 當(dāng)歸(三錢

    水煎服。

    尤氏《金匱翼》有生地黃五錢,甘草一錢(按∶尤氏《金匱翼》此方,各書未載,徐炳南此時聲名藉藉,其訂刻此書,諒亦不肯阿好。

    左歸飲治腎水大虛,能治六味丸所不能治之癥,妙在甘草大甘,從脾以輸精于腎也。

    熟地(四五錢或二兩) 山藥 山茱萸(各二錢三錢) 茯苓(二錢) 枸杞(二三錢) 炙草(二錢或三錢

    水煎服。

    去茯苓、炙草,加菟絲子、龜膠、鹿膠、牛膝,蜜丸,名左歸丸。

    吳茱萸湯治陽明食谷欲吐,干嘔,吐涎沫,少陰吐利,煩躁欲死者,頭痛如破者。

    吳茱萸(泡,二錢半) 人參(一錢半) 生姜(五錢

    加大棗五枚,水煎服。

    清震湯(《保命》) 治雷頭風(fēng),頭面疙瘩,憎寒,拘急,發(fā)熱,狀如傷寒(疙瘩宜刺出血。

    升麻(二錢) 蒼術(shù)(四錢) 荷葉(全者一個

    水煎,食后服。

    透頂散(《本事》) 治偏正頭風(fēng),遠(yuǎn)年近日皆效,并治鼻塞不聞香臭。

    細(xì)辛(三莖) 瓜蒂 丁香 糯米(各七粒,一作赤小豆) 龍腦(半分) 麝香(一分

    研末,置小口罐中,緊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隨左右搐一豆大于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孫男心典)按∶此本《金匱》納藥鼻中取黃涎之法,酒客多濕,頭重者宜之。

    又法,治偏正頭風(fēng),以生萊菔搗汁,令患者仰臥,以汁灌鼻中,左痛灌右,右痛灌左,左右俱痛俱灌之。

    又頭風(fēng)有偏正之殊,其病皆在少陽,陽明之絡(luò),以毫刺針痛處數(shù)穴,立效。

    張石頑云∶外用法不若蒸法最效。方用川芎半兩,晚蠶砂二兩,僵蠶如患人年歲之?dāng)?shù),以水五碗,煎至三碗,就炒鍋中以濃紙糊滿,中開錢大一孔,取藥氣熏蒸痛處,每日一次,雖年久者,三、五次,永不再發(fā)。平時置新鮮木瓜于枕邊,取香氣透達(dá),引散肝風(fēng),亦良法也。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