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水統(tǒng)于腎,而根于肺,肺陰不降,則水不化氣,而泛濫于上,是為水脹。水脹者,臍以上腫是也。蓋肺不降,由于胃逆,胃逆由于土濕,土濕乃由水寒,水寒而腎失封蟄之性,則相火不得秘藏,土濕乃令木郁,木郁而肝失疏泄之權,則水道不能清利,是以膀胱癃閉,水不歸壑而逆行于胸腹,浸淫于經絡,則腫脹之病作矣。其本之在臟者,宜泄之于膀胱。其標之在經者,宜泄之于汗孔。汗溺之行,總以燥土疏木為主。蓋水病雖在肺腎,而土濕木郁乃其根本也。如初起宜發(fā)汗者,以苓桂麻黃湯主之。宜利水者,以苓桂阿膠湯主之。如水在太陽之經,宜發(fā)汗以驅水者,以小青龍湯主之。如水在少陰之經,宜化氣以導水者,以真武湯主之,如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以防己黃 湯主之。如皮水四肢腫,水在皮中,聶聶動者,以防己茯苓湯主之。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如治石水者,以麻黃附子湯主之。
苓桂麻黃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半夏(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 麻黃(二錢)桂枝(三錢) 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中氣虛加人參,寒加干姜,肺熱加麥冬、貝母。用五苓散加茵陳亦妙。
苓桂阿膠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阿膠(三錢) 豬苓(三錢)
水煎大半杯,熱服。小便不清加西瓜漿,熱加梔子,中虛加人參,寒加干姜。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陽敗土濕,不能制伏水邪,故病腫脹。泄?jié)裨锿粒枘拘兴?,是定法也。后世八味加減之方,地黃助脾之濕,附子益肝之熱,肝脾未至極敗,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則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誤人也。
小青龍湯
(方見咳嗽)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附子湯(二方,均見金匱。)
真武湯
(方見痰飲)
防己黃 湯
防己(三錢) 甘草(一錢半炙) 白術(二錢) 黃 (二錢) 生姜(一錢)大棗(一枚) 水煎大半杯,溫服。服后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沖者,加桂枝。
防己茯苓湯
防己(三錢) 桂枝(三錢) 黃 (三錢) 茯苓(六錢) 甘草(一錢炙) 水煎大半杯,溫服,日夜作三服。
桂枝苓澤湯
此方統(tǒng)治鼓脹 桂枝(三錢) 茯苓(六錢) 澤瀉(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三錢)甘草(二錢) 防己(三錢) 桑葉(三錢) 生姜(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水統(tǒng)于腎,而根于肺,肺陰不降,則水不化氣,而泛濫于上,是為水脹。水脹者,臍以上腫是也。蓋肺不降,由于胃逆,胃逆由于土濕,土濕乃由水寒,水寒而腎失封蟄之性,則相火不得秘藏,土濕乃令木郁,木郁而肝失疏泄之權,則水道不能清利,是以膀胱癃閉,水不歸壑而逆行于胸腹,浸淫于經絡,則腫脹之病作矣。其本之在臟者,宜泄之于膀胱。其標之在經者,宜泄之于汗孔。汗溺之行,總以燥土疏木為主。蓋水病雖在肺腎,而土濕木郁乃其根本也。如初起宜發(fā)汗者,以苓桂麻黃湯主之。宜利水者,以苓桂阿膠湯主之。如水在太陽之經,宜發(fā)汗以驅水者,以小青龍湯主之。如水在少陰之經,宜化氣以導水者,以真武湯主之,如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以防己黃 湯主之。如皮水四肢腫,水在皮中,聶聶動者,以防己茯苓湯主之。如治正水者。以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如治石水者,以麻黃附子湯主之。
苓桂麻黃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半夏(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 麻黃(二錢)桂枝(三錢) 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取汗。中氣虛加人參,寒加干姜,肺熱加麥冬、貝母。用五苓散加茵陳亦妙。
苓桂阿膠湯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甘草(二錢) 桂枝(三錢) 阿膠(三錢) 豬苓(三錢)
水煎大半杯,熱服。小便不清加西瓜漿,熱加梔子,中虛加人參,寒加干姜。乙木遏陷,疏泄不行,陽敗土濕,不能制伏水邪,故病腫脹。泄?jié)裨锿粒枘拘兴?,是定法也。后世八味加減之方,地黃助脾之濕,附子益肝之熱,肝脾未至極敗,服之可效,肝脾病深,則不效,而反益其害,最誤人也。
小青龍湯
(方見咳嗽)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麻黃附子湯(二方,均見金匱。)
真武湯
(方見痰飲)
防己黃 湯
防己(三錢) 甘草(一錢半炙) 白術(二錢) 黃 (二錢) 生姜(一錢)大棗(一枚) 水煎大半杯,溫服。服后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下,溫令微汗瘥。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者,加芍藥。氣上沖者,加桂枝。
防己茯苓湯
防己(三錢) 桂枝(三錢) 黃 (三錢) 茯苓(六錢) 甘草(一錢炙) 水煎大半杯,溫服,日夜作三服。
桂枝苓澤湯
此方統(tǒng)治鼓脹 桂枝(三錢) 茯苓(六錢) 澤瀉(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三錢)甘草(二錢) 防己(三錢) 桑葉(三錢) 生姜(三錢) 水煎大半杯,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