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口病提綱〕 燥熱填胸口病成,根源獨(dú)屬足陽明,濁陰不降殊為逆,唇吻腫疼臭惡生。
甘草黃芩湯
(證附) 石膏甘草共黃芩,半夏茯苓性主沉,濕熱熏蒸原可治,口中穢惡莫能侵。
貝母元參湯
黃芩甘草共元參,貝母同施更益陰,專治口瘡兼熱腫,胃中濁氣暗銷沉。
桂枝姜苓湯
(證附) 脾濕翻驚膽火生,下寒上熱口瘡成,茯苓芍桂元參用,再入姜甘法益精。
《普濟(jì)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侗静菥V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口病提綱〕 燥熱填胸口病成,根源獨(dú)屬足陽明,濁陰不降殊為逆,唇吻腫疼臭惡生。
甘草黃芩湯
(證附) 石膏甘草共黃芩,半夏茯苓性主沉,濕熱熏蒸原可治,口中穢惡莫能侵。
貝母元參湯
黃芩甘草共元參,貝母同施更益陰,專治口瘡兼熱腫,胃中濁氣暗銷沉。
桂枝姜苓湯
(證附) 脾濕翻驚膽火生,下寒上熱口瘡成,茯苓芍桂元參用,再入姜甘法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