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無汗

    作者: 樓英

    〔《靈》〕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榮衛(wèi)生會篇)

    〔垣〕真氣已虧,胃中火盛,汗出不休,胃中真氣已竭。若陰火已衰,無汗反燥,乃陰中之陽,陽中之陽俱衰,四時無汗,其形不久,濕衰燥旺,理之常也。其形不久者,秋氣主殺,生氣乃竭。

    生氣者,胃之谷氣也,乃春少陽生化之氣也。

    〔丹〕盛夏浴食無汗者,為表實。(見心痛表里條。)

    楊順二官子,患脈澀而短,重取而弱,此久受濕傷血,多年無汗,遇勞身熱倦怠,如沙病狀。

    蒼術(shù) 白術(shù) 芍藥(各半兩) 陳皮(六兩) 歸身(二兩) 甘草 紅花(各半兩)

    分六帖,姜三片,煎服。

    謝老形實,夏月無汗,成久嗽病。

    半夏 蘇葉

    二味為末,入莎末、枕流末、仁陷末,以栝蔞穣、桃仁泥半兩為丸,先服三拗湯三帖,卻服此丸子。(詳枕流末,蜆殼灰、蛤粉之類。仁陷末,神曲也。)

    〔《甲》〕汗不出,曲差主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