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醫(yī)學(xué)綱目》 便毒

    作者: 樓英

    〔《精》〕治谷道前后生癰,謂之懸癰。用橫紋甘草一兩,四寸截?cái)?,以長(zhǎng)流水一碗,文武火慢慢蘸水炙,自早至午,炙令水盡,甘草中心見水潤(rùn)為透,細(xì)銼。卻用無灰好酒二小杯,入甘草煎至一杯,溫服之,二三服便可保無虞。此病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shù)十日后,始覺赤腫如桃子,即破。若破,難治。此藥雖不能消,過二十日后,必盡消矣。投兩服,亦無害。林判院嘗患此癰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丹〕騎馬癰。用大粉草帶節(jié)四兩,長(zhǎng)流水一碗,以淬浸水盡,為末,入皂角灰少許,作四服,湯調(diào),頓服立效。

    〔垣〕青皮湯治便毒。

    青皮 防風(fēng) 當(dāng)歸身 甘草梢(生。各等分)

    上 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煎至八分,去渣,大溫服??招?,日進(jìn)三服。

    〔丹〕毒腫或著陰卵,或偏著一邊痛,牽引小腹,痛不可忍。(方見癰疽雜病痛牽引小腹條。)

    〔子和〕玉燭散(即四物湯、調(diào)胃承氣湯各半服之也。)

    〔世〕又方

    劉寄奴 王不留行 大黃 金銀花 木鱉子

    上等分,酒水煎,露一宿,五更服。

    〔丹〕便毒初起。

    射干(二寸) 生姜(如指大搗細(xì))

    上取順流水,煎微沸,服之,以瀉為度。又用牛皮膠,醋煮涂患處。

    已結(jié)成膿者。

    大黃(半兩) 枳實(shí)(三分) 濃樸(三錢) 甘草節(jié)(一錢) 連翹(半錢) 桃仁泥(二十一枚)生姜(三片)

    上作一帖,煎服之,又,便毒。

    青皮 白芷 柴胡 赤芍藥 檳榔 樸硝 烏藥 木瓜 大黃 連翹 栝蔞 生地黃 甘草節(jié) 三棱 蓬術(shù) 黃芩 犀角 皂角刺

    上 咀,水三碗,煎至一碗,大饑服,以瀉為度。

    〔《山》〕便毒。取大蜘蛛一個(gè),研細(xì),熱酒下。

    〔丹〕又方用甘草節(jié)、白芷、黃連各等分。如破者,龍骨、白枯礬、赤石脂,并用鐵圍散。

    癰疽腫毒亦治,用之效。

    乳香 沒藥(各半兩) 大黃 黃連 黃柏 南星 半夏 防風(fēng) 羌活 皂角刺 木鱉子 栝蔞 甘草節(jié) 草烏尖 阿膠(另研)

    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成膏,以石器內(nèi),火熬黑色,鵝翎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