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
〔羅〕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之經(jīng)也。若勞傷氣血,熱風(fēng)乘虛入于其經(jīng),邪隨血?dú)庵炼瑹釟饩蹌t生膿汁,故謂之停耳也。
紅綿散治停耳出膿。
白礬(二錢(qián)) 胭脂(二字)
上研勻,先用綿杖子纏去耳中膿及黃水盡,即用別綿杖子引藥入耳中,令到底,摻之即干。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耳中出膿水不瘥,用無(wú)憂散送雄黃丸,瀉三四五行瘥。一方單用白礬灰吹入耳中,日三次,立效。
松花散治停耳膿水不絕,宜用此方。
白礬(燒灰,半兩) 麻勃 木香 松脂 花胭脂(各一分)
上搗羅為末,每用時(shí)先以綿子凈拭,后用藥吹入耳內(nèi)效。
白連散治停耳出膿汁。
白礬(枯) 烏賊骨 黃連(去須) 龍骨(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無(wú)〕麝香散治停耳耳底膿出。
桑螵蛸(慢火炙,存性,一個(gè)) 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末,研令勻,每用半字糝耳。如有膿,先用綿杖子捻干。(一法用麝香少黃丹多,研勻,入耳,立效。)
〔世〕治停耳膿出不止。用五倍焙干一兩,及全蝎燒灰存性三錢(qián),為末,摻耳中。
〔丹〕耳爛。用貝母研末,干摻之。
〔羅〕禹余糧丸治停耳有膿水,塞耳。
余禹糧(一兩,燒醋 七次) 烏賊魚(yú)骨 釜底墨 伏龍肝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
上件搗羅為末,以綿裹如皂角子大,納耳中,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內(nèi)有蟲(chóng)也。
〔世〕塞耳丹治氣道壅塞,兩耳聾聵。
石菖蒲(一寸) 巴豆(一粒,去皮) 全蝎(一枚)
為末,蔥涎和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
治耳熱出汁。
滑石 爛石膏 天花粉 防風(fēng)(各一兩)
上用腦子少許,同研為末,摻耳中。
〔世〕立效散治停耳膿不止。
陳橘皮(燈上燒灰為末) 麝香(少許)
二味和勻,每用少許,先用綿拭耳中膿凈,卻上藥。
又方 杏仁泥治耳中病,或有水出,杏仁炒令黑為末,蔥涎搜和,如棗核大,綿包塞耳。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zhuān)書(shū)。原書(shū)已佚,其內(nèi)容散見(jiàn)于《證類(lèi)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
〔羅〕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之經(jīng)也。若勞傷氣血,熱風(fēng)乘虛入于其經(jīng),邪隨血?dú)庵炼瑹釟饩蹌t生膿汁,故謂之停耳也。
紅綿散治停耳出膿。
白礬(二錢(qián)) 胭脂(二字)
上研勻,先用綿杖子纏去耳中膿及黃水盡,即用別綿杖子引藥入耳中,令到底,摻之即干。如壯盛之人,積熱上攻,耳中出膿水不瘥,用無(wú)憂散送雄黃丸,瀉三四五行瘥。一方單用白礬灰吹入耳中,日三次,立效。
松花散治停耳膿水不絕,宜用此方。
白礬(燒灰,半兩) 麻勃 木香 松脂 花胭脂(各一分)
上搗羅為末,每用時(shí)先以綿子凈拭,后用藥吹入耳內(nèi)效。
白連散治停耳出膿汁。
白礬(枯) 烏賊骨 黃連(去須) 龍骨(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以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三易之。
□
〔無(wú)〕麝香散治停耳耳底膿出。
桑螵蛸(慢火炙,存性,一個(gè)) 麝香(一字,另研)
上為末,研令勻,每用半字糝耳。如有膿,先用綿杖子捻干。(一法用麝香少黃丹多,研勻,入耳,立效。)
□
〔世〕治停耳膿出不止。用五倍焙干一兩,及全蝎燒灰存性三錢(qián),為末,摻耳中。
□
〔丹〕耳爛。用貝母研末,干摻之。
□
〔羅〕禹余糧丸治停耳有膿水,塞耳。
余禹糧(一兩,燒醋 七次) 烏賊魚(yú)骨 釜底墨 伏龍肝 附子(一枚,去皮,生用)
上件搗羅為末,以綿裹如皂角子大,納耳中,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內(nèi)有蟲(chóng)也。
□
〔世〕塞耳丹治氣道壅塞,兩耳聾聵。
石菖蒲(一寸) 巴豆(一粒,去皮) 全蝎(一枚)
為末,蔥涎和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中。
治耳熱出汁。
滑石 爛石膏 天花粉 防風(fēng)(各一兩)
上用腦子少許,同研為末,摻耳中。
□
〔世〕立效散治停耳膿不止。
陳橘皮(燈上燒灰為末) 麝香(少許)
二味和勻,每用少許,先用綿拭耳中膿凈,卻上藥。
又方 杏仁泥治耳中病,或有水出,杏仁炒令黑為末,蔥涎搜和,如棗核大,綿包塞耳。